去年3月,市委“稳增长”工作专题会明确要求:开展乡镇抓经济抓招商激励试点,更好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8月29日,全市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召开,会期一天。与会者透露,这场大会既是对各地乡镇经济发展成效的大检阅、大盘点,也意在交流镇域经济如何找准新路、升级打法。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时刻,绵阳召开这场以乡镇为“主角”的大会,高级别、高规格、规模空前——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市领导出席大会,还以“现场观摩+工作会议”形式走进4个试点乡镇。
这背后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深意何在?
回眸试点开展一年多来,各地乡镇乘着“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东风”,全力拼经济、搞建设,不断夯实经济基础——数据为证:39个试点乡镇累计引进项目52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6.28亿元,新增“四上”企业286户。
值得一提的是:
★涪城区青义镇、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永兴镇上榜“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成为全省五分之二;
★三台县芦溪镇、梓潼县许州镇入选首批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镇、盐亭县鹅溪镇等4个乡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涪城区吴家镇、游仙区魏城镇等6个乡镇入选“省级百强中心镇”。
“实践证明,绵阳开展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的决策是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效果是显著的。”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去年的要求相比,全市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多了一个“后缀”,和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二为一,这也让大会有了诸多不一样的气质。进入下半年,如何在拼经济的赛道上突围,这次会议,有利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一次高质量发展的再动员。
该负责人透露,开此会议,有多重思考——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重要指示。
这段时间,全市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此基础上,要坚持创新引领,破除思想观念上的“禁锢”,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地见效。
乡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和桥头堡,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抓经济抓发展,就是乡镇下一阶段工作重心。然而,绵阳部分乡镇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机制不活等问题比较普遍,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则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此外,还有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思考。随着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这也要求各地进一步突出发展导向,明晰功能定位。
资料显示,当前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人少了发展的底气自然也欠缺。”该负责人表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被制约,在此背景下,必须研究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此克服短板困难,推动新型城镇化。
还有一层思考——再接再厉,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半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涪城区位列2023赛迪百强区第59位,排名上升4位;
★江油挺进全国百强县,排名上升17位;
★四川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16个2022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游仙区、三台县位列其中……县域的分量和效应已经凸显。
当前放眼全国,各地拼经济、搞建设的势头迅猛,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做强县域经济的关键支撑。加快构建镇域经济、县域经济、市域经济、流域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绵阳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打造成渝副中心才有坚实支撑。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包括乡镇(街道)共同努力,让镇域“挑大梁”,发挥“镇能量”,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规格部署镇域经济,用意显现无遗——就是要赋予乡镇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肥上添膘”,让这些本来具备发展基础,又有良好发展势头的地区乘势而上,更上层楼;让欠缺资源、动力的地区对标先进、创新方法,竭尽所有能力干起来、干出彩。
区域竞争是一盘棋
乡镇经济是制胜一子
绵阳把乡镇经济摆在
经济工作重要位置
其势已成,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绵报融媒记者 李灵越/文 陈冬冬/图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