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关爱未成年人 > 正文
绵阳着力为未成年残疾人健康成长提供"硬支撑"
发稿时间: 2023-08-17 08:55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1000元、2000元、10000元……日前,暖心一幕在绵阳上演,在2023“关爱生命·春雨助残”公益项目现场捐赠活动上,社会各界人士为6-14岁家庭困难残疾学生开展公益募捐。据介绍,该项目已资助6-14岁家庭困难残疾学生743名、金额74.3万元。

  原标题:我市着力为未成年残疾人健康成长提供“硬支撑”——

  用爱托起残疾儿童少年稳稳的幸福

  1000元、2000元、10000元……日前,暖心一幕在绵阳上演,在2023“关爱生命·春雨助残”公益项目现场捐赠活动上,社会各界人士为6-14岁家庭困难残疾学生开展公益募捐。据介绍,该项目已资助6-14岁家庭困难残疾学生743名、金额74.3万元。

  近年来,市残联多形式加强未成年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工作,积极为残疾儿童提供帮助,切实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及生活状况,不断优化有利于残疾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提升残疾儿童幸福感、获得感。

  “心里有太多的感谢不知道如何表达……”安州区花荄镇残疾儿童星星(化名)的母亲赵女士感慨地说。星星在27个月大时被确诊为脑瘫,当地残联在筛查评估后将他纳入项目救助。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如今的星星已经能站立、会说话,家人倍感欣慰。

  儿童期是残疾康复的黄金时期,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多数残疾儿童能显著改善功能。为此,市残联结合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全国残疾预防日等节点,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并联合市卫生健康委等多个部门相继印发《关于深化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实施方案》《绵阳市城乡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医疗康复救助项目实施方案》,为残疾儿童康复提供“硬支撑”。

  “十四五”以来,市残联严格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不断优化救助内容、救助流程,放宽救助条件,实现政策救助全覆盖。救助残疾儿童2524人,其中0-6岁残疾儿童1411人。

  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残疾人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重新认定工作,形成以公立康复为主体、社会康复机构为补充的市、县两级康复阵地体系,具备可同时容纳千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承载能力,并涵盖听力语言、视力、智力、脑瘫、孤独症康复训练项目,为残疾儿童就近就便康复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

  市残联副理事长简文峰表示,近年来,市残联高度重视未成年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持续打造“成长有我·爱心陪伴”等助残活动,关注未成年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作为残疾人就业和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如何以高质量教育赋能残疾学生发展?绵阳用实践作答。

  在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陶艺课堂上,学生们穿戴上围裙,拿出工具和陶土,通过拍、搓、揉、捏、点等手法,一块块陶土在他们手里变成了一件件令人赞赏的艺术品。

  作为一所12年一贯制的特教学校,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残疾儿童少年,不仅开设语数外、沟通交往、综合实践等10余种必修和选修课程,还把职业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孩子们在学校里学足本领,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为将来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我市高度重视残疾人文体事业发展,积极为未成年残疾人搭建共享社会经济和体育文化发展成果、实现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平台。简文峰介绍,我市鼓励开展适龄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目前已在游仙东辰幼儿园等进行试点,以帮助更多残疾儿童享受与健全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绵报融媒记者 尹秦 彭紫薇)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