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区3.2万亩制种水稻陆续开镰收割
绵阳新闻网讯 风吹稻浪“丰”景美。近日,安州区3.2万亩制种水稻陆续开镰收割,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塔水镇双埝村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田间,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今年制种水稻面积是3100亩,预计收割600吨,收入在1200万元左右,相比往年每亩产值提高了至少500元以上。”安州区塔水镇双埝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朱冬说。
据了解,双埝村大力推行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建立了专业制种合作社,从水稻制种的优质品种选择、育秧、插秧、收割,实现“一条龙”服务。“收割后就把整个种子拉到储存中心进行烘干,烘干后送往各个制种公司,由制种公司加工处理后销售到农户手中。”朱冬说。
“在安州,像这样的杂交水稻核心基地差不多有10个。”据安州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杨言富介绍,“基地的发展主要通过几个途径,一方面,重点依托国家级合作社,成立杂交水稻制种协会,进行全程机械化服务,每亩节本增效可达520元,目前安州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已达82%。另一方面,依托12个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和制种公司签好协议,和制种、生产农户签订协议,搞服务。第三方面,利用全区38户种植大户带动全区5000户生产经营户,实现2万亩杂交水稻标准化生产面积。”
近年来,安州将基地建设作为种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的八条措施》。全区高位推动,下好基地发展这盘大棋,制种基地做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田建设标准化、制种全程机械化、种子加工自动化、流程控制信息化、生产服务社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农业发展,种业先行。安州杂交水稻制种优势突出,常年制种规模在3.2万亩以上。今年,安州杂交水稻制种喜迎丰收,产量预计可达6000吨以上。(高露珲 绵报融媒记者 安峥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