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重要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坚定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统揽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本报今起刊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系列谈,以飨读者。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台新篇章
□ 吴明禹
作为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排头兵”,三台县将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将“四个发力”主攻方向与全县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台新篇章。
坚持科技赋能塑造创新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近年来,三台县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成功入选“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全省油菜产业集群项目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生猪种业)顺利通过中期评估,3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企业成为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追求与鲜明标识。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成果转化,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深化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持续推进生猪、油菜种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建设四川生猪种业第一县和长江中上游油菜制种第一县。
坚持产业为先激活跨越发展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命脉。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立足县情发展实际,找准特色发展路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台县农业资源禀赋雄厚、人口红利优势突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基于农业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工业强县之路,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推动纺织鞋服、健康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新能源材料、机械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圈强链,全面形成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持之以恒擦亮农业大县农业强县金字招牌,充分发挥“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创建优势,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高水平建设生猪种业、麦冬种养循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做响“梓乡情”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深入挖掘丰富文旅资源、人口红利优势和消费市场潜力,大力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共生、双向赋能,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领跑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
坚持城乡融合凝聚振兴发展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稳产保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三台县作为农业大县,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将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持续探索再生稻试验示范等良种技术攻关,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保持生猪出栏、能繁母猪存栏、油料总产全省第一和粮食总产全省前三地位。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将以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型城乡关系。
坚持生态为要夯实绿色发展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作为涪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节点,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好生态环境,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铁的措施、硬的手腕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县。
(作者系副市长、三台县委书记)
牢牢把握“四个发力”主攻方向
□ 胡斌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把脉精准、针对性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最新发展,是对四川发展最权威、最深刻、最有力的科学指导。安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四个发力”重要要求,牢记嘱托再出发、砥砺奋进开新局,切实在新时代治蜀兴川事业中作出更多安州贡献。
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塑造跨越赶超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来川视察鲜明提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安州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富集的科技创新资源,承接了国省支持科技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等政策红利。我们将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擎未来·创领安州”工程,用好“云上两城”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高企“雁阵培育”行动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深化“安州英才”“安州育才”计划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切实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区,全面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来川视察鲜明提出,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当前,安州产业正处于蓄势突破、能级跃升的关键阶段。我们将聚焦“产业体系”全力攻坚,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推动新能源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医药食品、先进材料“两主两特”产业壮大规模、提升能级,积极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圈。重点抢抓光伏储能产业“风口”,加快推动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满产达效、二期尽快建成,同步加强拉晶、切片、组件及储能等项目招引,着力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持续抓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以信息化赋能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三产”联动、数实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全力走好共同富裕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来川视察鲜明提出,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安州农业农村工作基础坚实,先后荣获国家制种大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等殊荣。我们将在保持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考核优秀的基础上,持续固优势、强弱项,积极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重点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实施“三品”工程、推动“三链同构”,“一园一策”抓好园区提质增效,推动粮油产业园尽快建成国家级园区,力促建成更多省市级园区,全面提高现代化农业的综合效益,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同时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八大专项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持续擦亮美丽安州新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来川视察鲜明提出,要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近年来,安州下大力气解决了许多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但生态环境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仍处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更大力度做好千佛山、罗浮山、白水湖、海绵生物礁等生态保护,全力配合抓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切实为子孙后代守护好巴蜀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
(作者系安州区委书记)
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 龙佳林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作出的重要指示,视野宏阔、思想深邃、把脉精准、重点突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最新发展,是对四川发展最权威、最深刻、最有力的科学指导。特别是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指示,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我们做好安全防灾应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做好当前和今后工作的强大动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工作,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坚持“两个至上”,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落实落细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全力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保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2.4%、48%,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还存在安全理念树得不牢、安全责任压得不实、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不够等问题。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安全生产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上全面发力,在筑牢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上持续发力,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和“强安2023”执法专项行动,坚决防止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奋力开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树立“极限思维”,紧紧织密防灾减灾“安全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应对准备工作。今年以来,我们按照“预报精准、预警及时、转移到位”要求,优化应急指挥调度,刚性落实“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有效应对9次区域性暴雨预警天气,入汛以来累计转移避险超过30万人次,未发生人员因灾伤亡。但也还存在防汛减灾宣传教育不够到位,部分群众应急避险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持续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升群众安全防灾意识和主动避险能力;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强化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警,严格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和直达基层一线的喊醒叫应机制,聚焦山洪地灾易发区、城市易涝点、工程营地、景区景点等重点部位,督促加强巡查防守和安全防控,及时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转移,坚决防止因汛致灾亡人。
突出“平战结合”,坚决打赢应急救援“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健全预案体系,完善部门间、军地间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指挥规则和应急流程;有效整合市级应急救援专业队、乡村两级应急队等救援力量2269余支3.5万余人,形成县域“1小时”、乡镇“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但也还存在应急救援队伍联训联演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综合救援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实战导向,加强值班值守、信息共享、指挥协调、救援联动,不断优化协同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抓好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建设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不断配齐救援装备,时刻保持应急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灾险情快速响应、科学应对、高效处置。
(作者系市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
全力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 元承军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来川视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这是四川改革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江油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动员全市党员干部立足“挺进全国百强”新坐标,锚定“再创县域辉煌”新征程,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和省委、绵阳市委决策部署在江油落地见效。
聚焦“四个发力”攻重点、求突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发力”的重要要求和省委“一项一项落实到位、见到成效”、绵阳市委“突出抓好‘四个发力’”的部署要求,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方面,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建好用好绵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特殊应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省协同创新高技术产业基地。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方面,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落实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筑牢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方面,深化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实施“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争创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方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江油。
聚焦经济运行扩内需、稳增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经济运行实现整体好转”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扩内需促增长”、绵阳市委“保持经济发展强劲势头”的部署要求,落实恢复和扩大消费二十条措施,稳住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持续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打表推进开工、在建、前期“三张清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亿元以上。借势“全国百强”影响力,加强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积极参加绵阳“三推”等活动,吸引集聚更多政策、资金、项目等要素资源助力发展。
聚焦文化建设兴文化、惠民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城乡居民福祉”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绵阳市委“加强文化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的部署要求,抓好李白文化传承创新,加快“两馆一园”融合提升,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擦亮叫响“李白出生地”文旅新名片。紧盯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持续办实事、解难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聚焦安全发展防风险、保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统筹发展和安全”、绵阳市委“防范化解风险”的部署要求,坚持防汛、地灾、应急一体化研判、调度、落实,做到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力量准备、人员转移、应急处置“五个到位”。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形势研判和前端化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聚焦党的建设筑根基、强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以主题教育牵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绵阳市委“持续用力加强党的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总抓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第一时间”干出效率、“第一责任”干出实效、“第一标准”干出精彩,同时,加强干部关心关爱,不断营造积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江油市委书记)
加快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卿官亮
作为绵阳“后花园”,仙海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文旅+科技”双轮驱动,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实现“一区三地三城”目标的强大动力。
坚持科技赋能,塑造发展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应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建设引领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主体,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引领带动更多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仙海坚持高举科技大旗,充分发挥适宜研发、创新创造的生态环境优势,实施业态创新战略,全力招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领域头部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型平台企业,深化与网易、央视网等企业合作,助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坚持让文旅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增添科技含量,打造文旅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切实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感,同时加快中国(绵阳)科技城技能人才港建设,努力走好“文旅+科技”双轮驱动这条创新发展之路。
建设现代化服务业体系,提升文旅消费能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要通过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仙海突出文旅主责主业,将以消费为重点打造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高端文旅品牌,加快开元森泊度假乐园、卡尔斯草莓冒险乐园等文旅项目落地见效。实施服务业赋能计划,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培训体系,持续优化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打造便民生活圈、文化休闲圈、养老育幼圈等消费新场景,全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加快乡村文旅建设,切实推进全域旅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集中资源、加快突破,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仙海将深入实施“三品”工程,发展延伸仙海鱼、铁皮石斛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打造智慧渔场和现代农业冷链物流体系。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分节点打造一批精品民宿、音乐小镇、艺术走廊,同时加快智慧园区建设,以发展全域旅游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应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仙海始终坚持“不让一滴污水流入仙海湖、环湖路内不新建一平方米别墅、不引进一家污染企业”三不原则,将大力实施景区升级战略,形成“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园区新景观。推进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实施水生态治理修复,高标准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依托建成全国唯一的环保信用公益大数据平台,积极争创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努力打造西南首家碳汇指标交易上市园区,同时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绿色金融示范区,夯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基础。(作者系仙海区党工委书记)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