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上的山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
在石椅羌寨,群众伴着欢快的音乐载歌载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要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几件事,集中资源,加快突破,形成标志性成果”。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绵阳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实际行动,把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盛夏七月,迎着晨光,记者沿蜿蜒的公路向上,随着海拔升高,“云朵上的山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出现在眼前。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这是今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石椅村干部群众时的嘱托和勉励。
半年时间过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绵阳田野大地风景如画,呈现出了更多乡村振兴的“好样子”。
□绵报融媒记者 曾晨 彭紫薇/文 胥江/图
“好样子”激发产业发展“好势头”
“小的李子2元钱一斤,大的有6元、8元,都非常甜!来看看……”7月30日清晨,随着太阳慢慢升起,石椅村的“彩虹”小道旁逐渐热闹起来。村民们支起小摊,叫卖着自家水果,清脆的李子、汁水饱满的香梨……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一时间,吆喝声、欢笑声、议价声在山间回荡,这座“云朵上的山寨”烟火气十足。
“路又宽又好走!”村民陈财业一边整理摊位,一边笑着说。谈起村里最大的变化,他指了指门前崭新的柏油路,“村里对路面进行了拓宽,不仅美观还更加安全,我们天天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都舒坦。”
今年2月,为了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业,石椅村启动村道改造提升工程,将原本的水泥路升级为柏油马路,对村道急弯处路面进行拓宽,在原来的水泥路面上再铺沥青,还用红黄蓝三种色彩划出步道。
交通方便了,游客更多了,这条路也成为了村里的致富路。
今年上半年,石椅村苔子茶和高山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带动人均收入达15625元,同比增长10.4%;接待游客1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1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96.5%、102.3%。陈财业告诉记者,他家近20亩的枇杷、李子通过直播带货、品牌收购等形式,销往了全国各地。
“我们一定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四川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表示,将继续让传统禹羌文化在文旅融合、茶旅融合、农旅融合中“活起来”,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建设美丽家园的实际行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蝶变的石椅村正是绵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绵阳以石椅村为龙头激活全域乡村振兴,连片谋划、整体推动,用更多的乡村“好样子”,在乡村振兴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大大激发了我们村发展乡村产业的热情。”近日,三台县芦溪镇的村民们时常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涪城麦冬”核心种植区,芦溪镇延伸产业链条,为“麦冬”赋予新价值。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去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现代农业园区“一园一策”提升行动,围绕“23610”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对28个市星级以上园区产业基地、产品加工、农业新业态等薄弱环节进行提档升级,落实财政资金15.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8.6亿元、金融资金7.7亿元投入园区建设。建设麦冬、厚朴、水产等6大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基地,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深加工,价值链不断提升,畅销市场。
“好样子”提升美丽乡村“高颜值”
近年来,石椅村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让环境更加优美,让生活更加舒心。村里建成了全县首个村级电动车充电桩和充电驿站,铺设了燃气管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不断推进村庄美化、庭院美化工程,让村庄颜值不断提升。为激励村民爱护环境,石椅村还设立了人居环境“红黑榜”制度,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空气清新、环境靓丽的美丽家园。
离石椅村90公里外的涪城区丰谷镇字库村,一个乡村里的“口袋公园”令人流连忘返。
“这是我们利用村口的一处边角地块打造的,不仅能为乡村增绿、增美,更能满足村民们休闲、游憩、社交等多方面需求。”字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茂甫介绍,自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字库村在村里犄角旮旯“见缝插花”,并配置了多种便民设施,让“口袋公园”成为村民们触手可及的“后花园”。
如何焕颜乡风乡容,浇灌乡村振兴“文明花”?今年以来,我市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聚焦农村群众“急难愁盼”,统筹整合资金20.62亿元,部署实施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着眼补齐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医疗教育、产业人才等薄弱环节,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治理的重点之一。目前,全市实施乡村风貌提升项目7个,完工5个;实施基础设施补短项目15个,完工8个;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7个,完工2个;实施省级农业园区环境整治提升项目7个,已完成2个园区内扶持加工型企业助力园区提档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几件事,集中资源,加快突破,形成标志性成果。”市乡村振兴局扶贫开发指导科科长李毅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再接再厉,推进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进一步走深走实,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李毅说。
看,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化作“行动指南”:农村电网变配电设施改造升级正加足马力,已完成全年任务的76%,将有力支撑电力保障;
集中力量开展科技下乡万里行、乡村文艺人才招引、紧缺专业人才顶岗培养等活动;
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川西民居保护利用专项行动计划实施33项任务,现已全部启动,其中8项已完成;
……
在绵阳,大家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豪情满怀、奋勇争先,正以更加精准的实际行动,奏响乡村振兴嘹亮乐章。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