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我把之前在重庆检查的相关报告带过来,医生说可以互认,我不用再重复检查了。”不久前,李先生带着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的右侧膝关节核磁共振平扫成像报告单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享受到了川渝两地“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便利。
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期盼的关键小事,也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医改任务,更是增进川渝两地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从2021年10月开始,绵阳市中心医院被纳入川渝两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第一批名单,涉及临床检验互认项目16项,医学影像检查互认项目41项;2023年5月,我市出台的《绵阳市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涵盖了川渝检验互认项目45项、检查互认项目67项,并明确,到2023年12月底前实现川渝两地有关文件明确的川渝毗邻地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一直以来,我们以川渝两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为抓手,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减轻患者负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推动医疗服务工作走深走实,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4月21日,涪江流域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大会在绵阳召开,我市与成都市、德阳市、遂宁市、广元市、南充市、阿坝州和重庆市合川区、北碚区、潼南区、铜梁区共11地卫生健康委签署了《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合作协议书》,将有效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减轻涪江流域5000万群众就医负担。
政务服务作为政府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也是推动川渝两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重要力量,对于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推动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自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联合发布了3批次共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涉及居民身份证换领及补领、开具户籍类证明、新生儿入户等民生事项。我市积极响应、狠抓落实,推动实现同一便民事项在川渝两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
2022年6月2日,市政务服务中心出台《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川渝通办”示范窗口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通办事项审批流程,统一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审查标准,健全通办工作沟通协调机制,推进“川渝通办”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023年6月30日,涪江流域政务服务“涪江通办”研讨会在绵召开,涪江流域九地政务服务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共同围绕“涪江通办”推进工作建言献策,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涪江流域区域合作。会上,九地政务服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了《涪江流域政务服务“涪江通办”合作协议》,约定,九地将携手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编制“涪江通办”事项清单、落实“涪江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推动电子证照亮证互认,畅通“涪江通办”办理渠道等工作。
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绵阳一直走在前列。我市政务服务指标持续位于全省优异等次;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市连续三年四川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处于全省优秀行列;2022年11月,我市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全省“川渝通办优质窗口”……
这些都只是我市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缩影。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两地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已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如今,绵阳正以奋楫扬帆之势,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致力于满足日渐多元的社会民生需求,为不断提高川渝两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贡献绵阳力量。(绵报融媒记者 唐显枚)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