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化价值是传统村落的根基
发稿时间: 2023-06-26 08:12    来源: 绵阳日报

  □聂春燕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价值与景观价值被过度关注,导致村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面临重大挑战,直接影响着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绵阳市游仙区三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即玉河镇上方寺村、刘家镇曾家垭村、东宣乡鱼泉村,形成年代久远,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这些传统村落面临“空心化”危机,传统文化日渐失去承载空间。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在于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价值是传统村落的根基,决定着传统村落的未来。因此,需要从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壮大传承主体力量、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空间等方面探索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及可持续发展路径。

  深度挖掘和重视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加强对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和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整理,实行一体化“活态”保护。从物质文化层面而言,应加强对村落基本格局的保护,加强对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乡村文物古迹、传统建筑的保护。从非物质文化层面而言,应加强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加大对民间工艺、农事节庆、传统民俗等优秀乡村文化挖掘、整理。只有把传统村落自身的村子的禀赋、现实的问题摸清楚,既有的文化找出来,理清楚,说明白,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探索进一步的发展路径。

  壮大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主体的力量。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要求相结合,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入手,使村落优秀文化充分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从而壮大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力量。其一是家庭教育,将传统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糅合在一起,引导村民认可和学习优质家风家训,在其思想中产生深刻印象并在行为中积极实践。其二是学校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去,培养小小传承人。其三是社会教育,通过民俗表演等活动形式扎根在村民生活中,让村民成为村落保护的主力军,这样才能使传统村落焕发生机与活力。

  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空间。保持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把握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传统村落保护既要见物又要见人,就必须构建起村落文化生态保护空间。因为传统村落能够吸引大量游客的原因在于能够体验到古时人们生活环境,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传统习俗等都能使旅游者得到丰富的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在古建筑的保护上注意村风村貌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新建筑的建设应该尊重各地传统建筑风格,与老建筑相协调,以保证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不变,延续其历史记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注意文化生态系统的构筑,充分发挥政府、市场、村民、民间组织等综合力量修复与构建传统村落非遗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空间。

  保护传统村落的首要目的是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而不是仅仅为了经济利益。国家建立传统村落也正是为了存续植根其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的优秀文化应该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出发点与立足点。以此为基础探索如何盘活古村落的传统文化,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中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与传承好村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红利”带来“文化自觉”,达到“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村”的最终目的。这才是传统村落应该遵循的路径。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