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春 文茜
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的有力杠杆。刚刚召开的绵阳市科技创新大会,对推动科技创新作出部署安排。我们要以这次大会召开为契机,促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便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一年来,我们坚持用好用活“人才十条”和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作用,举办“科技城人才日”活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不断壮大绵阳人才队伍,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下一步,要在人才的“引、育、用、留”上下功夫,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研发平台,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健全创新激励政策体系,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必须凸显企业主体地位。无论是在科技创新,还是在文化创新中,企业都发挥着主体作用。一年来,一大批科技与文化企业,坚持创新引领,在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上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科技企业的培养和引进,既要充分支持绵阳支柱性企业长虹、九洲等老牌国有企业大力开发人才生产力,专研高精尖技术,又要下大气力引进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新老结合,百花相争的良性企业竞争事态。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需要创新开发科文旅旅游路线,展示城市之窗。信息化时代,“科技+文旅”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不仅催生新模式、新体验,还可以提升产业效率,为游客带来更新鲜、更智能、更有趣的体验和更贴心的服务。打造科技历史文旅线路,要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让人驻足在城市的街角,穿梭在大街小巷,行走于山水之间,皆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与魅力。具体可以李白文化和科技城文化为主线,开发绵阳科技城-江油李白文化二日游线路;以三线建设文化和科技城文化为主线,开发绵阳科技城-梓潼两弹城一日游线路;以科技城文化和羌族文化为主线,开发绵阳科技城-北川九皇山两日游线路;以科技城文化和感恩文化为主线,开发绵阳科技城-北川地震纪念遗址两日游线路,更好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需要创新打造文创产品,回味城市魅力。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在文创产品打造上可将产品融入科技元素,以炫酷的设计外形吸引消费者,同时将深刻的科学原理、科技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在推出产品的同时普及科学知识、文化知识,以增强文创产品的吸引力和独特性。绵阳要聚焦畅享“白红绿”文旅IP,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特别要对李白文化进行再梳理和深度挖掘,打造更多的李白系列文创产品。以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杜甫草堂创新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包括名片盒、手机壳、鼠标垫、杯垫等,该产品已经实现了每年几十万的营业额。陕西历史博物馆最大的IP“唐妞”等都是以打造人物类文创产品的成功案例。绵阳还可将历史文化、自然地理、非物质文化等特色传递给大众。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羌绣,可制作小件的包挂饰,提取羌绣元素制作随身化妆镜图案,定价合理、制作精良也是有一定受众的。历史文化方面,例如青花瓷器的纹饰可以用来作丝巾、包等各类文创,汉代提罐陶俑手中的罐可以进行衍生设计制作桶式手提包等,让来绵游客收获满满的科技体验感。
(作者单位: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