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追到好莱坞问阿宝的故乡,那一定是四川绵阳平武,因为平武的每一个“滚滚”,生来都是功夫熊猫。
2月24日到26日,“熊猫走天下 生态进万家”共享平武成都行活动“登陆”成都市红星路广场。现场600余平方米的展区内,除了极具平武特色的文旅产品、农产品,还布置了各种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平武县拥有世界最多的野生大熊猫,而“熊猫走天下 生态进万家”活动打的正是“熊猫牌”——滋养众多野生大熊猫的平武县,生态环境优越,文旅产品、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值得信赖。
平武的功夫和硬实力,在这次“熊猫走天下 生态进万家”活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自然之美
好环境孕育生态好产品
平武县是绵阳市的一个山区县,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森林覆盖率77.46%。
不久前,涪江流域川渝九地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在绵阳召开,而作为涪江源头,平武县的“好山好水”滋养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境内有野生动物1900多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8种;野生植物4100多种,其中珙桐、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5种。
在平武县栖息着335只野生大熊猫,因此,平武县也被称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
2021年底,由平武县关坝流域自然保护中心申报的案例《关坝村十二年的“两山论”践行和探索事迹》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平武县的良好生态也催生出一批高品质的农产品。目前,平武县已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7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产品33个,地标产品8个。
人文之韵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熊猫走天下 生态进万家”共享平武成都行的活动现场,擀毡帽、织花腰带、曹盖面具等“非遗”展品吸引了大批成都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作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平武居住着古老的白马藏族。在保护与传承中,以白马文化为代表的平武特色民族文化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位于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亚者造祖村南部的扒昔加古寨,沿夺补河而建,前有溪水湍流,后有巍巍群山,享有“白马第一古寨”之称。生活在这里的白马人早期以农耕、放牧、深山采药为主,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扒昔加早已蜕变为以旅游业为主的民俗风情村落,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立足白马民俗文化资源,平武将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与生态文明村落建设、旅游产业开发等紧密结合,一场场民俗文化研讨会、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相继开展。
随着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搭载着白马文化符号的民族服饰、手工制品、特色饮食成为旅游市场的抢手货。基于良好的生态本底和文化底蕴,平武以全县高度谋划文旅产业为突破口,将民宿产业作为当前发展的一个重点。
2022年12月29日,在平武县“百村·千宿·万人业”百企招引暨百里精品民宿走廊建设启动仪式上,该县集中签约26个项目,总投资达14.15亿元。其中,百里精品民宿走廊签约项目15个,投资金额达6.15亿元。这是继2022年10月开展民宿招商引资集中签约后,平武又一次举行民宿产业重大项目签约活动,签约金额比上一次高出10.55亿元,这将为平武的文旅接待能力带来又一次提升。
开放之姿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随着绵阳市“三推”(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活动的开展,在“跳出绵阳看绵阳”的视角下,平武县对自身特色农产品也进行了升级,主动带着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开放不限于“走出去”,还在于“引进来”。在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上,平武不断探索边远山区人才引育开发新路子,实施“千名人才大招引、大培育”工程。2022年,平武县开展19场次赴外招才引智活动,招录各类人才103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94人,研究生学历人才招引同比增长850%。
开放的姿态下,平武走出一条将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的路径。结合特色产业基础,引进一批人才,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产品。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张玉波带领山区群众科学养蜂,组建中蜂博士科研服务团队,现在当地的中蜂蜂蜜已销售到中东地区,在国内也逐渐打响了品牌。
随着九绵高速和广平高速平武段的通车,平武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大九寨国际精品旅游区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如今,平武的品牌已逐渐“出圈”,“熊猫家园”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广邀四方来客。
(绵报融媒特派成都报道组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