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报道 > 正文
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系列谈
发稿时间: 2023-02-27 11:13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系列谈●

  奋力谱写新时代绵阳发展改革新篇章

  □冯中兵

  此次市委读书班科学研判绵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当前形势,深入探讨了打造什么样的成渝副中心、怎样打造成渝副中心这个重大现实问题,更加清晰了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建设“五中心一枢纽”的前进方向,将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任务转化成为清晰的作战图,彰显了市委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信心和底气。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综合部门,全市发改系统将围绕这一奋斗目标,识大局、谋大事、担大任,将此次读书班精神转化为推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的强大力量。

  放眼全盘大局,敏于聚势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观大势、谋全局,就是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抓好历史机遇、认识发展规律,顺势而为、借势而起。科学把握当前绵阳面临战略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绵阳肩负多项重大使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尤其是省委支持绵阳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众多历史机遇交汇叠加。我们要充分认识、清醒作战,在经济主战场勇挑时代重担、不负历史使命。省委对绵阳“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和市委提出“打造成渝副中心”的定位,体现了绵阳综合经济实力和和辐射带动能力在空间维度的延伸拓展、在时间维度的承接发展,统一于绵阳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激励我们在朝目标定位的奋进道路上,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发展改革系统要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发挥好建成“成渝副中心”统筹协调作用,注重管宏观、谋全局、抓大事,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改革、重大工程的综合协调,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发展大事,善于谋远破题。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就是要保持长远眼光和前瞻思维,在全面建成“成渝副中心”的目标引领下,既着眼未来谋当下,又立足当前谋长远,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各项安排部署,突出重点、细化举措,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注重规划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为契机,紧跟国家政策走向,推动绵阳更多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纳入各类规划,积极争取国省各类支持政策。加大各类规划组织实施力度,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注重项目谋划。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来推进,用好项目谋划专班工作机制,加大项目储备和项目前期经费保障,通过学习实践提升项目工作本领,不断夯实重点项目储备、提升项目审批效率、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扩面,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作用。注重县域发展。推动以人聚产、以产兴城、以城留人的城乡协调发展,立足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的“压舱石”作用。

  担当时代大任,勤于实干笃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就是要以勇敢担当的定力、攻坚克难的毅力、狠抓落实的魄力,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把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干实事。加强经济运行研究分析,细化经济指标目标,压实各方责任,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清单化、表格化、具体化、条目化推动各项经济工作落实落细。出实招。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2023年市级领导牵头推进省市重点工作,实行省市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红黑榜”通报制度,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筑牢产业发展主阵地。加快推进绵遂内铁路绵阳至遂宁段建设。求实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大对民生项目的争取和支持力度,保障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规范价格管理,确保重要民生商品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稳定,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系科技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努力以一域精彩为全局添彩

  □ 胡斌

  此次读书班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领会把握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战略部署,是一次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头脑风暴”。安州将认真贯彻读书班精神,加油干、大胆闯、全力抢、奋力拼,努力以一域精彩为全局添彩。

  把握大势是关键,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加油干”。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作出“坚持创新引领,实施‘五市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战略部署。此次读书班,围绕“打造什么样的成渝副中心、怎样打造成渝副中心”这个重大现实问题深入探讨。安州将对标对表市委决策部署,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聚焦建设全省经济生态强区目标,以城乡体系、产业体系、开放体系“三大板块”攻坚贯彻“五市战略”,以打造“一极三地一中心”服务“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力争2027年GDP进入全省前50位,努力为全市发展大局贡献更多“安州力量”。

  创新引领是灵魂,持续激发发展活力“大胆闯”。一切皆可创新,创新创造一切。此次读书班的主题报告通篇体现了“创新”思想,并围绕如何打造成渝科创副中心作了系统阐释和部署。就安州来讲,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创新引领”摆在突出位置,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用好“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等资源,持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建设一批企业主导的创新平台,引进一批创新型人才,壮大一批创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27年“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5家、“瞪羚企业”达到1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实现翻番达到80家;协同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努力在解决“共性问题”上积累先行经验、在“没有先例”上探索成功案例,切实通过“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项目投资是支撑,不断积聚发展动力“全力抢”。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安州始终把项目投资摆在经济发展重要位置,以“非常之智”谋项目,“非常之力”招项目,“非常之为”推项目,32个重大项目已在一季度实现集中开工,总投资达到221亿元,为全年项目投资工作开好局。我们将继续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全力抢项目、抢进度。进一步强化项目谋划和招引,确保全年新谋划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和服务,大力推行“挂图作战”“红黑榜”等制度,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以上;进一步加强对上争取和金融支持,全面夯实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切实用“项目投资强势”换取“经济发展强势”。

  真抓实干是保障,切实凝聚发展合力“奋力拼”。“任务书”已经下达,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干部、保障是作风。我们将践行“一线工作法”、落实“部署、落实、督查、反馈、改进”工作闭环等要求,鲜明“实干论英雄,实绩用干部”导向,教育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市委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始终坚持“拼”的精神,敏感敏锐抓落实、立说立行抓落实、认真较真抓落实,办扎实事、做靠谱人,全力冲刺“开门红”、奋力实现“全年红”,以一域精彩为全局添彩,切实在“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中展现更大作为。

  (作者系绵阳市安州区委书记)

  为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更多更大的教育力量

  □ 王永昭

  这次读书班深入探讨了打造什么样的成渝副中心、怎样打造成渝副中心这个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对建设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作了全面部署,在绵阳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教体部门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质量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带领全市教育系统迅速行动、狠抓落实,为率先建成成渝教育副中心努力奋斗。

  以坐不住的政治责任感全面认领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建设成渝教育副中心“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和实施“三大计划”的重要路径,扛起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把战略擘画转化为任务书、施工图、工期表。对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各项目标再提高、进度再提速、质量再提升,加快建设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试点区、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先行区、教育科研和质量评价先导区、国防科工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

  以慢不得的历史使命感创新落实重点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整合市内外资源,引进培育更多高层次教育人才,对上争取更多教育发展政策资金项目,确保重点工作早日落实。聚力基础教育质量再提升计划,多渠道增加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巩固提升基础教育在成渝地区的领先地位。加强教育人才招引和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名校长、名师总数实现翻番。聚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计划,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主动对接地方经济需求,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冠名班,动态调整院校专业设置,培养更多高素质科技型技能人才。聚力高校提质培优计划,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狠抓高校“双一流”和“双高”建设,提升在绵高校办学层次与水平,推动高校与国防科研院所培养更多科技城人才。鼓励在绵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高校入驻“云上大学城”。

  以等不起的现实紧迫感迅速推动成势见效。对标对表目标任务,迅速推进落实,确保2025年前各项工作成势见效。基础教育方面,安州区、江油市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全面消除城乡义务教育布局和建设盲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域比例大幅提升;建成成渝地区第一所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高中,新增省级示范高中4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保持成渝地区地级市第一位。职业教育方面,全力争取四川省乡村振兴职业技术学院落户绵阳,切实发挥川北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的吸附作用,职普融通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推进名专业、名校、名实训基地“三名工程”建设,扩大校企联合开设冠名班、订单班的规模,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园区和实训基地,新增一批省级名专业、名校、名实训基地。高等教育方面,支持西南科技大学建设“双一流”学科、绵阳师范学院建成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中办学、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双高”院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突破18万人。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力度,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服务绵阳发展,力争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留绵率稳步提升。

  目标已经锚定,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对标“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要求,发扬“新快严真实”工作作风,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砥砺奋进、实干担当,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更多更大的教育力量!

  (作者系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

  在“五中心一枢纽”建设中强担当创一流

  □ 邓辉

  市委读书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开班式主题报告聚焦“五市战略”,深刻阐释打造成渝副中心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问题,为绵阳当前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绵阳发展主战场,涪城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责任担当、创一流业绩,努力为绵阳“五中心一枢纽”建设多作贡献。

  坚持在“壮总量、优质量”上强担当创一流。开班式主题报告指出,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加快建成经济总量大、发展质效高、产业结构优的成渝经济副中心。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工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推动经济发展量质齐升,打造成渝经济副中心,关键要靠产业发展,重点在强工业支撑。涪城区聚焦做大经济总量、做优产业结构,坚持工业扛大旗、园区为载体,大力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开足马力确保百亿级产业项目加快投产达效,推动工业产值连跨两个百亿台阶,支撑区属经济总量再跨百亿台阶,通过“壮总量、优质量”,助力绵阳打造成渝经济副中心。

  坚持在“强科技、重创新”上强担当创一流。开班式主题报告指出,要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造成渝科创副中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科技创新,是绵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自觉。涪城区坚持创新发展,推动“科创大走廊”全面突破;培育创新主体,促进科创企业集群集聚发展;壮大科创产业,推动无人机、传感器和连接器等新赛道产业蓄势突破,前瞻布局卫星、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厚植科创生态,加快推进“院士(专家)小镇”“企业家小镇”建设,推行“揭榜挂帅”全球揽才,通过“强科技、重创新”,助力绵阳打造成渝科创副中心。

  坚持在“提消费、活金融”上强担当创一流。开班式主题报告指出,要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样化消费体系,打造成渝消费副中心。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涪城区坚持系统施策,推动以消费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以现代金融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提质消费新场景,加速提档升级“绵州记忆”等五大商圈,全力改造提升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专业楼宇、专业市场四类空间载体,积极培育三大农业主题公园农旅新热点。拓展城市新空间,启动龙溪、蟠龙两个组团开发,加快百亿“涪江环球港”项目落地开工,通过“提消费、活金融”,助力绵阳打造成渝消费副中心和金融副中心。

  坚持在“惠民生、增福祉”上强担当创一流。主题报告指出,要打造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事业,既是改善发展软环境、提升发展软实力的应有之举,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涪城区坚持共享发展,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涪城路径。践行“大民生”理念,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系统实施“十心行动”,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领域,一体推进成渝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示范区建设,大力支持乡村文化振兴,深入实施城镇困难群众精准帮扶“五润行动”,通过“惠民生、增福祉”,助力绵阳打造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

  坚持在“扩开放、促合作”上强担当创一流。开班式主题报告指出,要聚焦“内畅大循环、外强大通道”,努力把绵阳打造成联动三区、四向拓展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开放,世界就在眼前;不开放,眼前就是世界。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先行官”,开放合作是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涪城区坚持内畅外联,构建全方位立体开放发展新格局。服务保障绵阳机场、中欧班列、高铁南站建设运营,借力开放大通道比较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强用好“涪城荟”招商联盟,四大区域分盟精准覆盖,四大产业分盟全线出击,持续扩大“朋友圈”,通过“扩开放、促合作”,助力绵阳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

  (作者系绵阳市涪城区委书记)

  全力推进绿色崛起蛙跳式跨越式发展

  □ 黄骏

  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长征的新起点,平武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统揽和市委建设“五中心一枢纽”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努力实现“一年有起色、三年有突破、五年大变样”阶段性目标,蹚出一条边远山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蛙跳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项目为王促投资。全面落实“项目攻坚年”,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狠抓交通建设、城市更新、精品民宿等领域投资。狠抓九绵高速协调服务,尽早打通北向出川、出绵新通道,为绵阳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贡献力量。加紧培育生态特色产业园区,分批推出老河沟、王朗白马、清漪江、药丛山等生态旅游园区;先期启动“云上平武·大熊猫公园新生态经济试验区”,加快虎牙景区建设,确保年底对外开放。狠抓乡镇经济试点,确保试点乡镇各有突破各具特色。狠抓对上争取,助推铁笼堡水库等重大项目纳入国省“总盘子”。

  坚持交旅融合强基础。用真抓实干答好“九绵高速通车怎么干”的平武之问,打造“百里精品民宿走廊”,在九绵高速沿线布局清漪江片区、药丛山片区、王朗白马片区民宿集群,在广平高速沿线布局高村精品民宿集群。打造“快进慢游”路网体系,加快G247、G543、S415、S216等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启动平武高速出口至县城改线等重大项目。同时,谋划“来秘境平武、逛熊猫家园”系列活动,推出“梅、茶、歌、花、暑、叶、雪”七大主题活动,举办梅花节、自然教育周、采茶节、白马山寨歌会、珙桐花和杜鹃花节、避暑季、彩林节、冰瀑节等系列活动,并在九绵高速全线通车之时举办“白马王朗风情节”。

  坚持延链补链优产业。立足“提质增量、盘闲稳优”,推动优势资源就地转化。构建“3+4+N”农业体系,抓好粮油、畜禽、林产等优势产业,优先发展果梅、茶业、厚朴、蜂蜜等亿元产值产业,鼓励发展蜜桃、车厘子、核桃等千万产值产业。抓好“熊猫走天下·生态进万家”共享平武活动,助推生态特色农产品走出绵阳。构建“2+1+1”工业体系,稳住水电、矿产资源性企业,狠抓矿产砂石资源开发,狠抓河北—平武工业园区协调服务,推动生态工业提质增效。立足“秘境平武·熊猫家园”定位,探索壮大大健康产业,做优商贸物流、文旅康养等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招引百家优质企业”行动,围绕优势资源招引企业、壮大产业。

  坚持守牢底线保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力推进“万名群众进城镇”,力争汛期前基本完成紧急避险农户搬迁,年内完成“7·12”“8·19”灾后基础设施和农房重建。实施“乡村振兴百村共富”行动,抓实脱贫后帮扶,严控返贫风险;同时,落实政策红利,依托平武中学南山清北班、山区卫生健康半小时服务圈、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保护等载体,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营造“净、齐、美、优”的旅游和人居环境。狠抓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和防地灾、建筑施工、非煤矿山、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严密防范安全责任事故,坚决防范因灾人员死亡,严防死守安全发展底线。

  坚持锤炼作风提效能。全力实施“作风转变年”,推动“千名干部换思想转作风”,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将全县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部署上来。大力实施“千名人才大招引大培育”工程,确保人才引进数量、质量双双超去年。持续开展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巩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老朋友”合作,寻求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社科院生态所、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等“新朋友”支持。落实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落实“严管九条、厚爱九条”,定期评选“干事创业好班子、担当作为好干部”,严肃查处有令不行、顶风违纪,鲜明表扬担当作为、令行禁止,锤炼“敏感敏锐、立说立行、认真较真”过硬作风。(作者系平武县委书记)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