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斌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战略先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统筹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次市委读书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领会把握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战略部署,并强调要“持续提升战略科技力量、有效汇集高端创新资源、加速转化科技成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培育壮大创新产业集群”。游仙区作为绵阳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主阵地、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的主力军,我们有责任和信心在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中展现担当、作出表率。为此,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游仙实际、突出特色优势,鲜明提出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防科技工业强区”为统领,推动中央、省、市相关决策部署在游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国防科研院所聚集特色,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始终将服务保障国防科研院所作为头等大事,不遗余力、全力以赴抓好抓实。精准供需对接、织密院地情感纽带,建立14个区级领导联系服务院所专班,先后解决院所发展需求91项、协调科研生产配套47项,设立不低于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国防科工人才为游仙发展担当作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服务保障国防科研院所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全力服务保障院所发展。大力实施国防科工人才“安居、安业、安康”工程,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保障辖区科研院所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力争早日建成国防科工人才高地区域中心。
发挥科技资源富集优势,建强高能级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高能级创新平台是科技力量的重大支撑,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强区是游仙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的历史使命,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发挥科技资源富集优势,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实施“一院所一平台一产业”发展模式,累计投资1.6亿元,与院所合作建设了航空动力科创中心、光子技术研究院、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所地联合创新中心,转化科技成果45项,推动一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落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提升现有创新平台,加快核医药研究院建设。力争全年转化科技成果20个以上,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以上,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78家,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企业R&D投入等指标保持全市前列,加快建成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锚定工业强区目标,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还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我们始终把协同创新的目标落脚在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发展上,近年来与院所合作共建了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正在筹建航空与燃机产业园,创新“院所引荐—企地洽谈”的院地企协同招商机制,推动游仙激光技术应用产业、核技术应用产业、航空与燃机产业切入“新赛道”。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发展激光技术应用产业、核技术应用产业、航空与燃机产业,力争2023年,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内光大激光、华中华昌等13个项目入驻投产,首期园区实现“企业满园”,产值达到30亿元;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内中广核技、先通医药2个项目全面建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完成,产值达到15亿元;航空与燃机产业园一期尽快动工;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5亿元、国防科技工业及其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60亿元。
(作者系绵阳市游仙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