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澜
一个文明的城市必然是治理良好的城市,而法治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我市文明城市建设中,应加强城市法治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让文明城市建设更有底蕴和底气。
科学立法夯实文明城市建设根基。就地方而言,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地方文明促进条例,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让文明城市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提升新时代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绵阳市制定《绵阳城市文明促进条例》,明确了文明行为的内涵、责任主体、不文明行为治理、文明行为的保障与促进以及法律责任,指明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要对已有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完善,建立更高质量的文明城市建设法律、法规,进一步巩固、拓展文明城市建设成果。
严格执法营造文明城市建设的良好环境。文明城市中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文明城市,要抓住经济基础,以严格执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公平、自由、效率和安全的市场竞争机制。同时,要以严格执法为抓手,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要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着力加强高新科技的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保护,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筑牢文明城市建设的物质根基。执法要严格遵守执法程序,依法执法,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公正司法守护城市建设的文明底色。要发挥司法定分止争功能,通过解决争议,平等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每个市民都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为市民提供发展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活力。要发挥司法惩罚犯罪功能,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遏制社会不文明行为的发展趋势,从而引导正确发展方向,为社会的正义、公平、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还要坚持司法为民,以文明司法推进社会文明。
全民守法凝聚文明城市建设的社会共识。法治是助力和保障物质生活的强大制度力量,也是涵养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增强市民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涵养市民文明意识,要强化法律权威和尊严,引导居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主动地维护社会秩序和文明行为。要充分发挥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作用,推动法治观念入基层、入人心。要完善法律公共服务体系,使公民了解自己的权益并能够行使和维护这些权益,养成遵守法律、自觉维权和参与法治的能力,从而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外手段的使用,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宪法和民法典主题宣传,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治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有效提高公民法治素养,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社会生活,从而营造崇尚法治、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作者单位:绵阳市委党校)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