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什么是文明村镇?文明村镇是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认真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名列前茅、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乡镇或行政村。
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追求高尚精神文化生活的伟大创造,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建设美丽乡村,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文明村镇就在我们身边。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之以恒“两手抓、两手硬”,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国文明村镇16个、省级文明村镇35个、市级文明村镇307个、县级文明村镇1200余个,三级文明村镇占比超过50%。比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村,如今已成为全国文明村。该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全面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绵报融媒记者 郭若雪整理)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