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持久,全市用电缺口持续扩大,导致全市生产生活用电极限负荷,绵阳电力供保拉响警报。面对当前电力保供最严峻形势,我市垃圾焚烧发电,采取一系列生产管理措施,发电节电同步发力,加足马力并网供电,让不起眼的垃圾“变身”为宝贵的电力资源,助力大盘之下民生用电保障。
8月22日,记者在位于涪城区杨家镇的垃圾发电循环产业园里看到,垃圾吊装控制室的两名工程师聚精会神吊装垃圾,生产车间里的各项设备全负荷运行,24小时发电作业,保障国网供电。
“暑假学生尚未返校,加上近期创纪录高温,城市活动减少,垃圾产生量同比略有下降,以前1650吨/天,现在降到1500吨/天,下降10%左右。”绵阳中科绵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冰介绍,尽管收集的垃圾量有降低,为了发电保供,循环产业园提前准备,积极想办法。
早在初夏,为了更好迎峰度夏,产业园提前检修设备打好提前量。同时通过强管理和节能技改,发电节电两端同步发力。“目前已完成的渗沥液处理系统罗茨风机的改造,年节省用电约有80万度,完成循环泵节能技改工作,年节省用电50万度。通过管理提升,还推进医废项目、污泥项目优化,年节省用电约25万度”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节电的同时,产业园还积极想办法提高单位发电率。通过加强内部垃圾处理管理,减少垃圾含水率,提高入炉垃圾热值等措施,提高单位发电率,“去年每吨垃圾实现上网电量335度,今年可以达到340度。每吨垃圾发电量增加了5度。”朱冰介绍,年底前还将实施焚烧炉燃烧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单位垃圾发电量。
初步统计,在目前严峻形势下,绵阳垃圾循环发电日发电量已有49万度,日上网电量42万度,“相当于可满足800至1000户居民一个月的日常用电需求。”朱冰说。
(绵报融媒记者 兰建春 文/图)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