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村规”撬动乡村“大治理”
移风易俗见成效 文明新风拂面来
村规民约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提质
绵阳新闻网讯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村民办红白喜事不再图面子,比阔气,大家从心底里认同了文明办红白喜事的理念。”近日,在梓潼县玛瑙镇后山村,村民们说起红白喜事从简这一村规,赞不绝口。
后山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童明伙告诉记者,过去村民操办讲究“风风光光”,现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从规模到金额都设置了标准,有了一个“硬杠杠”,不仅避免了“人情债”的苦恼,更减少铺张浪费,净化了乡风民风。童明伙介绍,村里去年一位村民的老丈人去世,想办10多桌,但在红白理事会的说服下,最终只办了10桌,花费不超过4500元。
村里有了新气象,这得益于“规矩”立得好。“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环境卫生脏乱差、生活陋习改变难等问题都在村规民约里面,大家最初还不习惯,现在都自觉遵守,我们也会互相监督。”后山村村民王孟军说。
在我市多地村(社区),一条条既贴近群众生活又破除陈规陋习的村规民约,已然成为了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法宝。“准则+尺度”约出了乡风文明新气象,也约出了村民们的幸福新生活。
参与村清理河道志愿活动记3分、为村修建道路积极筹资1000元积15分,未尽赡养义务的扣30分……在游仙区新桥镇同福村,一个特殊的“银行”掀起了文明新风热潮。“我们为村民办理了公民道德银行存折本,村民所做的好人好事都被记录在存折本上,然后实行积分登记。”村党总支书记陈杰介绍,积分可以兑换成物品或作为贷款的凭证。村民王永芳的“存折”上“资金雄厚”,她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获得了较高的积分。“做好事本来就很有意义,还能得积分,到镇上的超市兑换奖品,这让我们参与助人为乐的活动更有积极性了。”王永芳说。
在涪城区丰谷镇,村规民约也成为了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的重要抓手。“爱护环境”“打造美丽庭院”“保护绿化”等写进了村规中,同时,各个村设立了“红白榜”,奖惩并行,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整治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的理念深入人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条条关于杜绝天价彩礼、坚持厚养薄葬、做好垃圾分类等内容的村规民约,在我市的乡村基层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村规民约也从纸上、墙上落到了实处,走进了村民心上,有效地涵养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幅和谐宜居的乡村文明新画卷,正在绵阳大地徐徐展开。(绵报融媒实习记者 曾晨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