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强国复兴有我 > 正文
强国复兴有我·寻访老兵足迹 | 从剿匪路上的“小毛头”成长为新中国炮手——老兵杨秀友
发稿时间: 2022-07-23 17:21    来源: 新华网

  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市某村的杨秀友,小时候跟随解放军在大山里剿匪。后来,他入伍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炮兵,在抗美援朝金城战役中荣立军功。近日,杨秀友在长春家中讲述了他的军旅生涯,虽已年近九旬,但他说话铿锵有力,思维清晰。说到动情处,他还站起来,演示起当初打仗时搬运炮弹、装填炮弹的动作……

  

 

  “我小时候生活很苦,村里有恶霸地主欺压,十多岁的时候就去给地主干活。那时候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经常要吃米糠。”1950年,杨秀友跟随解放军在他家乡参加了剿匪,亲身感受到党和军队真心实意为人民的忠诚与担当。深受鼓励的他继续跟在解放军队伍中,一名战士问杨秀友:“你这个小毛头,一直跟着我们,挺能吃苦,你是不是想当兵啊?”一语说中了杨秀友的想法,杨秀友在1951年正式参军入伍。他第一次领到了鞋子,穿上了崭新的军装,还接受到部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训练。杨秀友觉得,他的眼前展开了一片新天地。

  1952年,杨秀友随所在部队入朝作战。“当时,由于敌人拥有空中优势,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夜间行军。同时,为了防空袭,我们尽量避开公路或是大道,也不能开灯,一路翻山越岭、艰难前行。”杨秀友说,零下20多摄氏度的晚上,志愿军们以天当房地当床,睡觉时都不脱衣服,两个人共用一个被子,互相取暖。有战友因长时间行军而腿肿的情形历历在目,他们没有叫苦叫累,仍然奋勇前进。

  1953年7月,杨秀友所在的炮兵团奉命参加金城战役。

  “金城战役中,我们攻打的目标是要塞之地。”杨秀友回忆,这场战役一共动用了95门大炮,步兵、炮兵协同作战。每一发炮弹,都十分珍贵,“那时候国家比较穷啊,炮弹太珍贵了,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炮弹。”

  大炮架设在半山腰上,白天敌机不停地侦查、轰炸。杨秀友和战友们只能白天挖坑道,夜里到20多公里外的运输点用人力搬运炮弹。杨秀友作为班长,同班里的8名战士一路不停歇搬运。“一发炮弹有30多斤,那时候随时可能开战,大家都想趁夜多搬一点。”杨秀友说,在一次搬运过程中,敌机夜间来袭,副班长安世成被弹片划伤,血瞬间涌了出来,杨秀友为他进行紧急包扎,并劝他回去休息,但他不肯休息,坚持继续搬运。

  金城战役中,长时间的炮击,使杨秀友和很多战友的耳朵都被震出血,但也只是让卫生员进行下简单处理,就继续战斗,最终取得胜利。杨秀友在战斗中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

  回想70年前的那段战斗岁月,杨秀友感慨良多,“我认为那一代人很了不起啊,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胜利,打得敌人害怕了,我们党和国家更了不起,几十年的时间,我们的国家这么富强,我感到很自豪”!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