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阅读的李瑞平
他爱阅读,在书香中感受万物;他更爱写作,用手中的笔聚焦脚下的土地,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他眼中,“一日不读书,百事荒芜。”他就是来自绵阳市第四届“书香之家”的李瑞平。
□绵报融媒记者 郑金容 任露潇 文/图
在阅读中寻找普遍的人性
“作为人类之物种遗落平武的一粒,你可能萌芽于涪江岸边,也可能萌芽于清漪江流域,或者萌芽于夺补河、虎牙河畔……”随手翻开摆放在李瑞平书架上的《平武百问》,关于平武的历史故事就慢慢铺展开来。在他的书房里,透过书柜玻璃望去,《平武行》《大美敦煌》《生死疲劳》《大地上的标记》等古今中外名著琳琅满目,囊括文学、哲学、人文地理、人类学等多种学科。
李瑞平出生于平武县龙安镇(原长桂乡)长河村胡家坝。毕业于江油师范学校,先后在南坝中学、水晶小学、阔达初中任教。
1993年开始供职于县地方志办公室(现平武县委党史研究室)。从小他就爱阅读,尤其偏爱文学(世界名著,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人物传记),以及哲学、人文地理、人类学、宗教纪录与研究等。
“当年读师范的时候,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小仲马的《茶花女》。在学校图书馆详细品读了还不过瘾,又去买来笔记本抄写了一遍。说来真奇怪,一个连饭都不大能吃饱的学生娃,居然能陷进小说的人性中,与男女主人公一起激动一起痛苦。我想,我是在阅读中找到了普遍的人性。”
李瑞平说,沈从文是他最喜爱的作家,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2004年到2008年这几年,我几乎只读他的书籍,光读他的作品还不过瘾,还亲自走湘西,去他出生、生活过的地方,以及书中描写到的地方。在我的理解中,这是另一种阅读。”
聚焦乡土 孜孜不倦进行创作
长期的阅读积累,李瑞平慢慢开始写作,创作了一系列作品。目前,李瑞平出版了《隐秘的乡村》《白马人之书》《灵山札记》等多本著作。作品刊登在《人民文学》《中华散文》《散文》《上海文学》《花城》《天涯》《大家》《四川文学》等几十种纯文学杂志,入选多个选本。散文《怀念与审判》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零度水》获第三十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散文集《隐秘的乡村》获第六届四川文学奖。中篇小说《火溪,某年夏》获第五届储吉旺文学奖。
李瑞平的创作灵感,源自他脚下热爱的土地。他眼中不仅是家乡与祖国的山河,更是对这片土地和历史的深情,这些都流淌在他的文字之间。《白马人之书》从地理位置到历史渊源,从民族起源到文化探索,他用多年付出的时间,用数以万计的脚步去丈量“白马人”那片隐秘的土地,用充满怜惜与热爱的文字去述说古老的故事。
2020年出版的《平武百问》,就是他作为一名文字爱好者、一名地方志工作者献给平武的礼物,全文23.5万字,随文配图百余幅,从自然、历史、地理、人文、建筑、民族等多个方面展现平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是一本骨血丰满、满含乡情的历史百科,让平武年轻一代增长了知识,也向外界展示了平武的风土人情。
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来阅读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如今,阅读已成为李瑞平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李瑞平看来,阅读不仅可以学知识,还能培养情感气质,扩大对世界和人的认知。
在爱读书的同时,李瑞平也喜欢收藏书,且都是购买的中外有名、有价值的文艺类书籍。据了解,他的家庭藏书量达10000余册,每月购书订报花费在500余元。除了他本人,家庭其他成员也酷爱阅读,他们不仅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读书与游览,这两种阅读相结合,读出了特别的味道。“书香之家”可谓实至名归。
“现在读书的人太少了,尤其是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潜心静下来阅读。”李瑞平还向平武县图书馆及读书爱好者赠书,每年也会与年轻读者在阅读、写作方面进行交流,引领更多爱书之人领略多彩的书香世界。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