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 绵报融媒记者 胥江
扎西嘉措是国家电网绵阳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智能运检班班长兼第一党支部书记,他长期坚守在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一线,无怨无悔,获得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5月11日,省委书记王晓晖在四川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专门对奋战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最前线的扎西嘉措等一线工人进行了表扬,称他们用青春力量奏响了时代强音,在巴蜀大地绘就了绚丽的青春画卷。
近日,记者来到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智能运检班时,扎西嘉措又带领同事们翻山越岭,去开展电力线路巡检了。
翻山越岭
坚守电力巡检一线
为了电力线路安全,扎西嘉措不断翻山越岭,毫无怨言。
输电线路运维是电力系统最艰苦的岗位之一,主要任务是负责巡视维护电力线路和杆塔,由于许多杆塔处于汽车无法到达的山区,这就需要凭双腿前往杆塔所在地进行巡视。
出生在康定市的扎西嘉措,小时候看着一条条输电线路串起各个村落,点亮藏区的夜空,便在心中种下了“电力”梦。经过艰苦的学习,考上了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毕业后,他回到四川,进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担负起了输电线路的运维工作。
扎西嘉措来到运维中心后,就踏踏实实跟随师傅罗文富到处巡查线路,这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刚开始只能靠双脚双手,一座山一座山地翻越。”每天,扎西嘉措都需要沿着铁塔、线缆翻越山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有一次,我们正前往北川擂鼓镇攀登盖头山的时候,中途下起大雨,我们也得硬着头皮继续前进。”扎西嘉措说,在巡检工作中,这种情况非常多。
“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巡检一线,工作非常踏实。”说起扎西嘉措,罗文富就是一顿夸赞。
自告奋勇
引入无人机巡查
在巡检中,扎西嘉措不断思考,为什么不引入无人机呢?他把这一想法向领导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全省首个地市公司无人机班就此成立。
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是一个新兴技术,扎西嘉措带领班里的员工,将无人机巡线技术引进绵阳电网,实现了智能巡线。从2016年至今,扎西嘉措和他的团队先后引进10余种无人机,培训教育15名成员取得AOPA无人机驾驶资格证,绵阳输电线路无人机巡线队伍逐渐变强了。
“从当初的技术探索到逐渐成熟,现在已经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进行线路巡视了。”扎西嘉措说,运用输电线路无人机飞巡技术,已累计完成杆塔精细化巡检8000余基,通道巡检3000余公里,极大提高了运维质量和效率。通过探索,在线监测技术、无人机全自主巡检技术、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三维建模等前沿技术得到运用,将绵阳输电线路运维由人工时代带向了“立体巡检+集中监控”的智能时代,运维效率提高2倍以上,供电可靠性逐年提升。
针对输电线路异物问题,扎西嘉措还创新应用无人机喷火、“激光大炮”除异物装置,在线路带电情况下即可及时精准消除线路悬挂异物,已累计排除隐患900余处。
不断创新
让电网运行更可靠
在实际运用中,为了更好地保障电力线路安全,扎西嘉措尝试将国内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电力巡检中,开创了小型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在输电线路运检作业中大面积应用的先河,通过输电线路实景建模,实现了输电线路通道的精准巡视。
扎西嘉措还率先在电网防地质灾害中应用具有全国领先技术的北斗防地质灾害系统,实现全天候杆塔地质状态监测。他主动请缨参加绵阳“7.11”洪灾、“8.11”特大暴雨灾害、汶川“8.20”泥石流灾害等多次抢险行动,利用无人机全方位、多角度查勘受损线路优势,极大提高了电力抢险能力,其创新成果登上央视《走遍中国》栏目。通过“管理、模式、技术、机制”四大创新,持续深化新技术应用。他提炼总结“智能运检班二十四节气重点工作任务表”,推动传统巡检模式向“无人机+可视化+人工辅助”的智能巡检模式转型,从整体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尽管无人机应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但为了更精细化巡视每一座铁塔的状况,他总是想方设法到达最近的地方。2021年,扎西嘉措被查出了甲状腺癌,并在9月初入院进行手术治疗。当时正值绵阳科博会保电前夕,手术后的他感觉身体已经恢复,就立即投入工作。
“每当翻山越岭看到那些塔的时候,我感觉那就是我的方向。”扎西嘉措说。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