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 正文
绵阳各界人士热议人才工作
发稿时间: 2022-05-10 08:29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引育用留”一体发展 绵阳下好“人才棋”

  ——我市各界人士热议人才工作

  5月9日下午,艳阳高照,绵州大地干事创业的激情迸发。

  科发铂骊酒店内,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现场氛围热烈。这一见证了绵阳许多大事要事的会场,迎来了专属于人才的盛会。

  听,这是广聚八方英才的绵阳行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确保全市人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国防科工人才高地”“统筹推进人才‘引育用留’一体发展”“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决心。”这是与会人员从大会中捕捉到的感受——绵阳人才新一轮的春天到来了。

  多方引才 持续释放“磁场效应”

  近日,2022年长虹首批面向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的岗位出炉,涉及长虹·美菱中国区副总裁、锂电技术总监等72个岗位,年薪酬总计达1亿元,同时基于省市人才政策,匹配了安家安置等相应的保障性优惠政策。

  面向全球高薪引才,可见长虹对人才的重视。

  “人才对企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相关的费用绝不能省。”长虹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虹围绕产业布局,聚焦成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急需紧缺人才,以最优政策、超常举措、果敢行动引才,通过猎头招聘、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等多管齐下,构筑创新人才“金字塔”,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此次会议上释放出的系列积极信号,体现了绵阳‘爱才、育才、用才’的满满诚意,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带动和激励更多人才为绵阳发展贡献力量。”

  招引人才刻不容缓。如何广聚天下英才,让更多千里马在绵州大地上竞相奔腾?绵阳打出一系列引才“组合拳”——

  今年3月,我市设立7个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站,组建5个赴外招才引智小分队,采取“带岗上门、带编进校”方式直接到大学校园揽才;

  4月,我市发布“人才十条”新政,将人才专项资金从1000万元提高至10亿元,首次提出为引进优秀人才发放最高50万元安居补助等政策干货,面向全国招引6385名高层次和紧缺人才。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绵阳“人才十条”兑现首批政策资金,总计3440万元,让广大人才感受到绵阳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诚意和决心。

  科学育才 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国防科工人才高地,除了引才,育才也尤其重要。绵阳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如何培育更多人才?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充分有效调动在绵高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优秀人才全链条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优秀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深化“三教”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多元育人的模式,厚植人才培养新优势,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共筑人才培养新平台。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主动融入绵阳发展大局,瞄准区域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才自主培养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涵养创新人才“蓄水池”,努力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地。

  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在引育人才上也是下足功夫,并且把培养环节前移。际华三五三六实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喻量说:“我们加强人才引进,先后建立了两个大师的工作室,同时面向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这些合作单位,招收他们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到我们公司适合的岗位,从事相关技术研发工作。”

  合理用才 深化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干出绵阳发展新天地,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人才要对绵阳发展、绵阳未来和自身充满信心。

  “太好了!”听到绵阳将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在编制使用、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为符合条件的用人主体留足更大自主权时,市农科院党委副书记谭永华点头称赞:“有了更大权限,选才用才也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这是对绵阳的信心。当前,绵阳正聚焦特色优势种业,加快建设全国种业强市。作为种业大市,绵阳种业发展一直处于时代前沿。尤其是生猪育种、粮油制种和蔬菜良繁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是对自身的信心。谭永华表示,我们将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作为全市唯一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公益性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这为我们的科研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注入了强大活力。

  受邀前来参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代表注意到,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本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杂志——《绵阳人才工作巡礼》。各地各部门招才引智的干货做法,在参会代表们看来,绵阳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真正做到了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以诚留才 “定制服务”让人才安心扎根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这是掷地有声的动员令——要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切实做到以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情感留人、适当待遇留人。

  使命呼唤担当。“引才不易,‘留’人更难。人才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既要以‘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人才,还要以‘用心用情’的服务留住人才。”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提升服务“软环境”,免除人才后顾之忧,怎么干?在该负责人看来,我们不仅要有引进人才的“前招”,更要有用才留才的“后续保障”。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精准服务,特别是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实行“一人一策”、特事特办,提供个性化需求解决方案和服务,不仅要让“硬环境”看得见、摸得着,更要让“软环境”处处都在、时刻可感。

  营造拴心留才的环境,市中心医院也在积极探索。“我们构建了多样文化体系提升‘温度’。以马斯洛需求为导向,实施人才‘幸福工程’,通过待遇提升、文化建设、精神引领、职业规划等渠道满足不同员工发展需求。”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设立“提灯奖”“尚贤奖”,该院开展了“十大感动”“十大风云”人物评选等活动,激励人才。

  提升服务“温度”,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各类人才感受到了温暖,也坚定了扎根绵阳、安心发展的决心。

  大会结束,与会人才意气风发走出会场,迎着灿烂明媚的阳光,乘着“人才十条”新政的东风,怀着满腔的热忱大步向前,“绵阳以诚待人,我们将在自身领域发光发热,为绵阳发展贡献力量!”(绵报融媒记者 李灵越 黄小芹)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