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 正文
全链条育才 全视角引才 全方位用才 他们怎么干?
发稿时间: 2022-05-10 08:26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全链条育才 全视角引才 全方位用才 他们怎么干?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发言集粹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如何“放大招”招引人才?

  5月9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来自九洲集团、东材科技、市科技局、涪城区等地代表先后发言,分享经验,碰撞出广聚八方英才的思想火花,为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聚天下英才助九洲腾飞 精心锻造一流科技创新人才铁军

  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目前九洲拥有国家级、省部级专家68人,硕博士近千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500余人,推动公司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今年1至4月,九洲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在绵税金分别同比大幅增长30.1%、55.6%和61.9%。

  开放用人理念,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九洲坚持党管人才,积极搭建创新平台聚才,依托重大专项纳才,通过产学研结合引才,增强人才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一批重大成果、“硬核”产品、国之重器不断涌现。

  抓实自主培养,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九洲积极探索人才整体开发的有效途径,让人才成长通道更“宽”,培养方式更“活”,炼才模式更“实”,助推8家产业公司入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3家产业公司成为“瞪羚企业”。

  强化激励保障,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九洲建立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薪酬分配“市场化”、长效激励“多元化”、重大奖励“货币化”,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近两年,公司累计实施重大创新奖励超过1000万元。

  下一步,九洲集团将按照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要求,以市委“人才十条”新政为契机,深入实施人才强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贡献更多九洲力量。

  创新驱动人才为先 抢占全球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制高点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材科技作为一家专营新型功能材料业务的科技型上海主板上市公司,目前共有技术人员552人,成功实现从绝缘材料生产商到新型功能材料服务商的转型升级。2021年,公司人才工作投入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2.33亿元,同比增长71.8%。今年绵阳“人才十条”新政发布后,更坚定我们大抓人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已招引硕博人才34人。

  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抢占产业“制高点”。公司坚持实干兴业、人才强企的发展理念,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自主培养优秀人才、打造顶尖技术团队夯实根基,加大尖端人才引进力度开拓领地,依托平台集聚专家智慧,为产业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创优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源动力”。公司不断加码人才激励,股权激励做到上下同欲,利益共享实现效益为王,过程激励促进效率为先,有效激发“火车头”工作热忱和绩效潜能。

  秉持开放包容文化,构建人才“聚宝盆”。公司努力构建舒适温馨的人才“生态圈”,坚持“德才兼备能者上”的用人理念,提拔晋升不拘一格,薪酬体系打破常规,容错机制护航创新,让创新者轻装上阵。

  下一步,东材科技将强化人才政策宣传,借助“人才十条”东风,加大人才投入,加足更大马力,聚焦人才引育用服全链条,继续筑巢引凤,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共创佳绩。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打造科技人才发展新天地

  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不断厚植创新人才优势,助推全市创新能级持续提升。

  以“三个抓手”强化创新能级提升,打造科技人才聚集洼地。抓创新载体聚才。全市有国省级高新区4个,建成各类创新平台超过200个,推进先进技术研究院加快投入运营。抓创新主体汇才。全市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4家、52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7.14%。抓创新合作揽才。引进外国人才427人次,建成国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

  以“三个深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科技人才“获得感”。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科研人员享有超过80%的成果转化收益权。深化科技成果对接合作,培育省级成果转化示范企业超100家,2021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首次突破20亿元。深化科技金融支撑。“设备仪器贷”科技金融创新获全国推广,专利权质押融资累计达7.93亿元。

  以“三个聚焦”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破除科技人才创新藩篱。聚焦“科技助理”赋能。全面开展“科技助理进百企(院、校)”行动,推动“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建设,筹备“创新金三角·智慧科技城”系列活动。聚焦人才激励聚能。研究制定“科创十条”等支持政策,“十三五”以来累计获得国省科技奖励164项,院士达30人。聚焦环境优化释能。成功举办首届科技城“揭榜挂帅”榜单发布专场活动,试点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以制度创新为牵引,以载体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助理”为示范,持续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努力干出绵阳发展新天地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

  构建人才发展生态 建设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

  涪城区

  涪城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建强平台聚才、做优服务留才、创新机制用才,着力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聚焦“引得来”做专平台。实施“企业满园”行动,组建“涪城荟”招商联盟,临港经济发展区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制造三大产业集聚成势;聚集天仪卫星、中移成研院等顶尖人才团队220个;引进全国双创领域唯一上市企业创业黑马,“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体系加速构建。

  聚焦“留得住”做优服务。做优园区品质,实施“园区提质”行动,营造一流工作环境。做优园区服务,实施“企业办事不出园”行动。升级“涪才无忧卡”,为领军人才提供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11项定制服务;建设人才公寓220套。做优政策激励,2021年以来,兑现产业发展资金4.12亿元,表扬优秀人才团队42个、个人102名,兑现奖励资金407万元。

  聚焦“用得好”做新机制。探索建设虚拟研究院,深化与院所高校合作,共建共享产业协同创新平台5个。创新建立“智汇涪城”柔性引智平台,柔性引进院士3名、企业亟须专业人才56名。深化国际人才合作,以重大项目技术攻关链接国际人才资源。创新建立“人才飞地”,富临精工在成都、深圳等地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就地延揽专业技术人才。

  下一步,涪城区将聚焦市委人才兴市部署,坚决贯彻落实绵阳“人才十条”新政,以“涪聚三江、城纳四海”的宽广视野,面向全球招揽人才,建强高能级人才创新平台,完善人才政策支撑体系,擦亮“涪才无忧”人才服务品牌,高水平建设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绵报融媒记者 李灵越 黄小芹 整理)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