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森林管护网格化、精准化、智慧化
我市全面实施林长制推动“林长治”
□绵报融媒记者 熊燕
我市自去年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通过组建工作体系设立各级林长,实现了全域林长制组织责任体系网格化;同时积极推行运用智慧林长管理系统,让森林资源管护智慧化;探索“林长+”治林新模式,多方力量共护绿水青山,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
包片到山头、地块做到护林网格化、精准化
“进山巡逻一次,短则1天,长则3天。”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支部书记乔良是村级林长,他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片区巡林。该村的林长公示牌显示:关坝村网格责任区面积30309亩,由1名村级林长、1名网格护林员、1名监管员共同负责。“辖区的重点林区另有8名护林员负责森林防火、资源管护、保护野生动物等,还有40多台红外热成像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监控。”该村还组建了一支民间巡逻队,通过常态巡逻、守好关口、做好宣传,共同守护一片森林。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我市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责任体系,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设立了“双林长”,建立了以村、组为基本单元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将责任落实落细到山头、地块。
全市林地面积1826.63万亩,森林面积1701.68万亩,森林蓄积9795.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截至目前,全市设立市级林长16人、县级林长194人、乡级林长1354人、村级林长3372人、国有林草保护经营单位林长35人,设立村级监管员2184人,划定责任网格3889个、设立网格护林员5968人,实现了全域林长制组织责任体系网格化。
路线时间一目了然科技助力森林管护智慧化
“我们每天用‘熊猫APP’巡逻打卡,县级林长能在平台看到我们走了哪些地方、花了多长时间。”梓潼县长卿镇长卿村支部书记周全勇既是村级林长,又是长卿山森林公园的护林员,“通过‘熊猫APP’‘四川森防APP’等平台的运行,后台监测和督促考核同步实施,确保责任人到村组、到点位、到人头、到网格。”梓潼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县建成了“以水灭火”“火灾自动报警”等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并在林区设置了电子巡更点,形成“空地一体化”监测巡护体系。
据了解,我市在《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中提出,构建绵阳智慧林长管理系统,建设“天空地人”一体化动态监测体系,实现森林草原资源监管“一个标准”“一张图”“一套数”。
该系统以村组为基本网格单元,将全市1826.63万亩林地资源划分为责任网格,运用大数据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实时监控调度、隐患采集上报、报警应急响应等9个主要功能,最终形成森林草原防灭火监测全景化、森林资源管理智能化、护林员巡护监管规范化、林长开展工作便捷化的智能决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巡林有跟踪、巡林有记录、打卡有追集、掌上报送有资料。目前,该项目已立项,并在梓潼县先行试点,完成了责任网格划分1476个。
“林长+”治林新模式多方力量共护绿水青山
“全县探索‘林长+警长+检察长’等新机制,改变了林业工作单兵作战的局面。”盐亭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探索全面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强化行刑衔接,提高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整体水平,推动依法治林管林落地见效。
无独有偶。北川擂鼓镇将林长制与河长制、路长制、防火包保制、联村驻村制度有机结合,同步建立以乡镇环保办、自然资源所、公安派出所、消防站、村“一长两员”等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和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举措,还以“林长制”为抓手助推茶叶、竹叶产业发展,有效带动乡村振兴。
整合多方力量,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了解,全市成立了林长制办公室,确定了组织、宣传等23个部门为林长制责任单位,建立林长制“1+N”责任体系,制定出台督查、考核、巡林等系列政策,系统谋划生态提升、资源保护、林业经济三大工程,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绿色发展新动能正不断被激发。此外,各地探索建立的“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林长+网格长”等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协作能力,有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安全。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