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报融媒记者 熊燕
“作为基层干部、基层人大代表,直接面对群众的一个个问题,我们要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市人大代表刘多军是江油市太平镇党委书记,他认为基层人大代表要发挥头雁作用,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做好基层群众呼声的“代言人”。
2021年4月,三叉河大桥病害治理工程启动,只允许行人、电瓶电动车通行,其他车辆需通过河西大桥绕行,导致村民出行难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阻。刘多军多次实地调研,广泛征求当地党员、村民代表及企业代表意见,经多方协调多渠道争取,最终确定由一家公司出资修建三叉河大桥临时便道。同时组织人员负责便道交通秩序,排除便道及钢架桥的安全隐患,确保过往车辆正常通行,保障村民的出行需求。
密切联系群众,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敢于啃“硬骨头”。今年初,刘多军参与市八届人大代表江油团第二代表小组视察调研活动,了解到历史遗留问题——太平镇新华社区2组宗地占地面积为84.7亩,由于多年征而未拆和房屋年久失修,导致该地区出现安全隐患。
“作为全镇的领头雁,要彻底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刘多军坚定决心,举全镇之力推进新华2组拆迁项目。因地制宜创新制定“334预拆迁”模式,即与群众协商先拆迁安置,再分期支付拆迁补偿款,减轻财政压力,破解经费瓶颈,历时3个月全面完成269户796人的房屋拆迁安置协议的签订,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长达20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也让刘多军有了深刻体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解决群众问题的方式要创新。”随着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老旧小区环境卫生差、停车难、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低、私搭乱建多、安全无保障等问题逐渐凸显。去年10月,刘多军在深入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了解情况、召开联席工作会后,提出“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这一思路。
刘多军探索创新的小区治理方案很快落地——率先在德胜社区开展试点,帮助社区成立江油市富盛居民服务社会企业有限公司承接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并将部分盈利用在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看着德胜社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东林社区、长安社区受此带动,相继成立了社会化企业,持续增强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党委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监管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通过代表履职,在不断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锻造品格。”刘多军表示,将结合本职岗位履职尽责,继续扛牢抓基层打基础的责任,围绕乡村振兴和城乡基层治理抓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基层治理模式。同时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接江油市重大战略,力争重点项目按时推进,深挖三产服务业潜力,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篇章。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