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产量面积只增不减!为粮食安全“上锁”
发稿时间:2022-03-18 08:26   来源: 绵阳日报

  绵阳新闻网讯 春节之后,游仙区仙鹤镇柏林场帽儿山的种粮大户唐以全每天都会来到自家麦田。他说,现在麦苗一天一个样。除了施肥浇水,他还要根据麦苗的长势安排春耕进度。

  “去年的麦子收了有500多吨,全部都由国家收购。这一季种了1700多亩小麦,我们准备继续大干一场。”望着麦田,年逾70岁的老唐侃侃而谈。他判断,今年粮食的产量和行情均相对乐观。老唐告诉记者,是此前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粮食安全”,让他吃下了“定心丸”。

  “民以食为天”。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粮食是重要领域。同时,连续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将粮食安全摆放在重要位置,并先后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等硬举措。前不久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粮食安全明确为“三农”工作首要底线任务。

  不只有明确的信号,还有更精确的任务。四川结合省情实际,下达各地粮食稳产增产任务。以今年为例,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03.4万亩、粮食总产量233.2万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17万亩、油料扩面8万亩目标就是绵阳的“硬任务”。

  据介绍,今年,我市各地将围绕目标,重点开展“稳定粮油播栽面积,确保有效供应;抓实‘五良’融合,确保稳产增产;推进产业全链融合发展,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结构,抓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践行绿色发展,推进可持续农业;搞好社会化服务,加强撂荒耕地治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七大重点工作,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据农情调度,今年全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58万亩。同时,全市土壤墒情好于往年,病虫害偏轻发生,春管措施有力,当前小春作物长势总体良好,夏粮和油菜丰收有基础。

  饭碗如何端得牢?关键在“两藏”——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藏粮于地,就是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耕地红线。这几天,在北川坝底乡金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挖掘机在田埂里来回作业,挖高填低,整平了连片的土地;工人们在浇水泥砌护,一条条笔直的灌溉沟渠逐渐成形。

  “以前,我们这到处都是‘插花地’,机械开不到地里来,基本靠人背马驮,水源基本靠天。现在,政府免费为我们把地整理好了,还送了肥料,修建了水渠和机耕道,种田不愁了。”村民张正海对今后的生活充满憧憬。

  “有良田,还要粮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我市不仅继续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不断让更多耕地“旱能灌、涝能排、宜机作业”,还将“当头炮”进一步对准耕地红线。具体来说,持续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藏粮于技,就是让科学技术“长”进泥土,靠不断创新的增产技术保障粮食安全。

  日前,在位于游仙区魏城镇的一站式农业服务中心,工人一大早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把所有微耕机装上耕刀,旋耕机装上北斗导航系统。“我们将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升级,农户可适时查看农机耕种到哪里?花费了多少?”中心负责人罗彩元介绍,农民轻轻松松就能种田,支出多少也一清二楚。

  针对大豆扩种任务,2月开始,江油、盐亭等地也陆续举行了技术培训会,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概念、类型、用途、主要优势、关键技术等作详细讲解,让农技人员、广大示范种植主体尽快熟悉掌握技术,为4月份的春播做足准备。“当前,全市大豆种子储备数量为306万公斤,除满足绵阳自用外,还能为其他地区完成扩种任务提供种源支持,完全能够确保供种及时,不误农时。”市种子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说。

  饭碗如何端得稳?这还是离不开农业“芯片”——种子(种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市还将进一步以生产和市场需要为导向,向“育繁推、产加销”深度融合发展,主攻“专特精”,加大生猪、蔬菜、粮油等优势特色种业的种苗改良、优选力度,选育一批高产优质突破性品种。(绵报融媒记者 李灵越)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