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正文
高新区:争当国家高新区建设发展新标杆
发稿时间: 2022-02-28 08:57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绵阳高新区在157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综合排名跃升至44位,较去年上升6位。综合评价排名已连续5年实现上升,由2016年第61位跃升至第44位,累计上升17位。

  坚持创新引领 构建产城生态

  争当国家高新区建设发展新标杆

 

科技创新产城新区

 

  新年新气象,跨越新征程。在高新区学习贯彻市八届人大二次、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精神,主动谋划、聚焦发展之际传来喜讯: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出炉,绵阳高新区在157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综合排名跃升至44位,较去年上升6位。综合评价排名已连续5年实现上升,由2016年第61位跃升至第44位,累计上升17位。

  值得欣喜的是,绵阳高新区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排名第28位;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排名第22位。

  紧紧抓住“创新引领”关键一招

  绵阳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生态、发展创新产业等措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

  前不久,科技部火炬中心与中国工商银行同意中关村科技园等58家国家高新区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绵阳高新区成功入围。

  从实施方案得知,高新区以园区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色,以特色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创新政银合作新模式,通过规划建设200平方米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实施“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贷专项行动”、“科技创新项目服务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探索推出“创新研发贷”、深化“园区e贷”、推广“设备仪器贷”,每年签约服务的新入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军民融合企业不少于50家;每年向签约企业的融资总额不少于20亿元;到2025年,累计形成不少于3项可复制推广的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企业科技设备升级检测

  汇聚创新资源只是手段,促进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才是目的。

  2021年,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绵阳高新区工作站顺利升级为研究分院;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绵阳高新区分中心线上线下功能逐步完善,登记技术合同175项、成交额7.22亿元;“海智计划”绵阳基地高新区工作站吸纳12位海智专家、1个海外科技社团……

  得益于创新资源的汇聚,在“区级部门-镇(街道)-孵化载体-服务机构”联动培育协同机制下,高新区创新主体的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129家、418家、6家,高企数、科企数已连续4年居全市第1位。

  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不遗余力地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奋力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谈到2022年目标,高新区立下“军令状”,净增高企25户、达到150户,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350亿元以上,继续保持全市“双第一”;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2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升规入统8户。

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自动化生产线

  深度构建“产城生态”重要一环

  2月14日,绵阳新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绵阳谷欣电子有限公司签订《标准厂房租赁合同》,标志新型显示产业园A区首家企业入驻在即,新型显示产业园A区招商运营工作大幕已经拉开。

  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前重要工作是抓好企业招商入驻,为企业在工商注册、厂房装修、员工招聘等方面提供“保姆式、全方位、变通式”服务,为入园企业早日投产积极创造条件。

  新型显示产业园A区的建设只是高新区集中打造240万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房的“冰山一角”。

  高新区科学布局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已先后成功签约引进了投资106亿元的理想汽车增程器研发及生产基地、投资70亿元的惠科半导体、投资50亿元的京东方模组、投资50亿元的杉金光电偏光片、投资50亿元的中电光谷、投资40亿元的嘉力氮化镓晶圆和投资30亿元的上海钜成半导体等36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超450亿元,在打造千亿级产业“航母”的进程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构建最优的产业生态,争当最靓的工业园区,关键还要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

  当前,高新区正以一体化思维构建“一心两带两片”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探索“产城融合”新模式。

  以“现代公园城市”和“智慧城市”理念,积极打造科技应用场景,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和品质;加快建设黑家山火炬公园、双包山创新公园等,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打造“火炬”“创新”两大教育品牌,新建幼儿园、小学6所,新增学位1000余个。加快建设的中科医院,是高新区打造的历史上首个三甲医院。加快打造“爱高新”智慧信息化平台,实现服务“一键”通办。

  在精细锻造宜居城市的同时,高新区还专注于推动集约发展,有效促进产城互动融合。

  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新经济总部。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及时编制《绵阳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截至目前,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0家,其中包括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8家。

  深入落实《绵阳市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工作推进方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在推动绵阳·华为数字经济联合创新中心高效运营的基础上,力争全年实现60%的规上工业企业上云,5G覆盖率100%,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10个。

  牢记使命、勇立潮头。新的一年里,高新区将深入实施“建设创新驱动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行动,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争当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建设发展新标杆。

  (智宏伟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