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涉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案件的当事人向市检察院赠送致谢锦旗
2月17日,绵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红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报告。王红在向大会作报告时说,2021年,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检察使命,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成效。市检察院被省检察院评为目标绩效考评一等奖。
开展“检察机关伴您从‘法’到‘典’迈步民事权利保护新时代”《民法典》法治宣传活动
2021成绩亮眼
A着眼中心大局 保安全促发展 护航“十四五”良好开局
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绵阳建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分裂破坏活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起诉涉黑恶犯罪5件55人,发现并移送涉嫌黑恶犯罪、黑恶势力“保护伞”及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犯罪线索11条,2个办案集体、5名个人受到省级表彰。加大重点领域犯罪惩治力度。依法起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606人、网络犯罪468人、黄赌毒犯罪631人。坚持“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批捕各类刑事犯罪1299人、起诉3800人;对依法可不捕和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不捕957人、不诉656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85.01%,被告人一审认罪服判率97.81%。坚决维护疫情防控秩序,办理涉疫犯罪4件6人。
切实服务重大战略实施。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乡村振兴13条意见;办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涉乡村振兴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56件。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制定服务保障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17条意见;与市中级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市场监管局会签《关于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开展知识产权检察集中统一履职试点,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7件,一起案件入选全省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优秀案例;高新区检察院在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点。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江油市检察院延伸监督,联动税务、环保部门开展矿山企业环保税征收专项清理行动,清查矿山企业21家,督促征收涉矿山领域环保税50余万元。服务重大战略实施的相关做法被《检察日报》等媒体报道。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起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38人,起诉破坏金融秩序犯罪72人,市检察院被评为市金融风险化解工作、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工作先进单位,1名干警被表彰为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做实做细民营企业司法保护。准确把握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之间的界限,涪城区检察院对一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作出不逮捕决定后,行政机关对该民营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分别作出行政处罚。牢固树立宽容谦抑理念。对犯罪情节轻微、认罪认罚、真诚悔罪的19名民营企业负责人依法不起诉,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1名干警被表彰为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个人。
协力推进反腐败斗争。会同监委完善提前介入、指定管辖、线索移送等衔接机制。受理监委移送审查起诉职务犯罪70人,目前已起诉51人。实施重大职务犯罪案件教育谈话制度。市县两级检察院检察长对7名原县处级以上公职人员进行诉前教育谈话,促其认罪悔罪,一起案件被省检察院评为适用教育谈话制度特色案例。开展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侦查百日攻坚行动。依法立案查办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犯罪6人,同比上升100%,做法在全省检察机关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侦查百日攻坚行动专题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能动促进社会治理。聚焦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等领域和问题,开展线上线下普法活动230余次,法治宣传作品被国家级媒体采用45篇,同比上升21.6%,游仙区检察院制作的2部法治微电影获最高检表彰。结合办案向相关单位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91份,采纳率100%,努力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深入参与“地沟油”问题整治。起诉涉“地沟油”犯罪32人;三台县检察院针对火锅店经营者违法使用“地沟油”问题,与主管部门会签餐厨垃圾治理“六项”常态化协作机制。积极参与“断卡”行动。起诉非法出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的犯罪271人;江油市检察院针对在校大学生违法收购、贩卖银行卡被他人用于网络犯罪的问题发出检察建议,该案例被最高检、教育部评为防范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市检察院就办理的一起行政诉讼监督案件进行公开听证
B聚焦司法为民守初心办实事 履职尽责保障民生民利
强化民生领域检察保障。认真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43人,一起案件入选全省检察机关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典型案例,1名干警被表彰为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3件,其中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后法院判决侵权人支付民事惩罚性赔偿金300余万元;针对5家药店违规销售已被注销药品证书的酚酞片问题,制发诉前检察建议促使违规药品全部下架。努力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向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道路交通、雨水箅和窨井盖安全隐患147处。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起诉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6人,办理该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件。强化民生领域检察保障的相关做法被市委和省检察院转发。
倾心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起诉84人。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宽容不纵容,起诉54人,不起诉19人,附条件不起诉43人。实行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开展“检爱同行·护航绿色中高考”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督促主管部门有效整治中高考期间校园周边噪音扰学等问题;督促监护人履行管教义务,发出督促监护令2份。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两法”,持续督促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巡讲活动100余场。三台县检察院针对未成年人入住酒店的监管漏洞,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堵漏建制,做法被最高检转发。组建“熊猫未士”未检团队,创建“五团一站”工作模式,推动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有机结合。“熊猫未士”未检团队先后荣获四川政法先锋、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集体、2021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系全省唯一获评的法治集体)。
积极回应群众司法诉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对群众来信来访,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100%。市检察院、梓潼县检察院等7个集体分别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省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省“治重化积”专项工作先进集体、市“新时代绵阳政法先锋”先进集体。着力减轻检察环节“当事人”诉累,严控退侦率和延期率,“案-件比”同比下降33.6%。大力推行公开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参加听证会144次。办理司法救助案件82人,同比上升18.8%。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故意杀人案时,对被害人家属实行“司法救助+民政救助+社会救助”工作模式,向被害人的三名未成年子女发放司法救助金74300元,推动民政部门及当地党委政府将被害人家庭列入贫困救助和重点探望对象,每月给予三名未成年人共计800元补助,并联系一名爱心人士进行“结对子”关爱帮助。
对一起非法捕杀珍贵野生动物、破坏生态资源案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C牢记宪法定位强监督护公正 助力高水平法治绵阳建设
刑事检察更有质效。监督侦查机关依法立案123件、依法撤案101件。依法当捕、应诉而未移送的,追加逮捕38人、追加起诉215人。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不批捕559人、不起诉30人,涪城区检察院监督的一起“非自愿”认罪认罚案件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十佳侦查监督案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20件。推行检察机关对被不起诉人依法移送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机制,向有关行政机关移送不起诉案件77件85人。强化羁押必要性审查,提出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建议125人。常态化开展监狱、看守所巡回检察,积极探索开展社区矫正巡回检察。稳步推进“减假暂”案件实质化办理,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218人,市检察院和小枧地区检察院两名干警被省检察院表彰为“减假暂”案件专项核查优秀个人。
民事检察更为精准。民事检察核心业务指标整体排名跃居全省第二。共办理民事裁判结果监督案件294件、民事审判活动监督案件100件、民事执行活动监督案件125件、民事支持起诉案件128件。强化对“套路贷”、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等重点领域虚假诉讼监督,制发再审检察建议92件,三台县检察院办理的韩某甲、韩某乙与某房产公司“套路贷”虚假诉讼裁判结果监督系列案和梓潼县检察院办理的陈某瑶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检察监督案被省检察院评为民事检察监督典型案件。
行政检察做深做实。行政检察核心业务指标整体排名跃居全省第二。共办理行政裁判结果监督案件60件、行政审判活动监督案件18件、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80件。践行“穿透式”监督理念,透过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向行政机关提出改进工作类建议6份。与市司法局会签《关于加强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的意见》,协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共办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件13件,一起案件被最高检评为行政检察优秀案例和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监督活动优秀案例。
公益诉讼检察有序拓展。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39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376份,整改率99%。与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等单位建立英烈权益联动保护机制,办理该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件。安州区检察院针对基本农田被非法用于堆放砂石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目前受损农田经鉴定已达到国家复垦质量控制标准。游仙区检察院办理农村低保资金管理使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件,督促主管部门及时收回不应发放的低保资金。北川县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对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进行科学防治,切实保障本土生物安全。拓展办案领域的做法被省检察院转发。
D坚持强基固本筑忠诚提素能 着力提高检察履职能力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领会;突出抓好百年党史和90年人民检察史的系统学习;突出开展“党旗在检察一线高高飘扬——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突出抓好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干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决拥护和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主动向市委及市委政法委、省检察院请示报告重大事项41次。
以从严治检为保障。制定全面从严治检主体责任清单,深入开展“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强化思想发动、政策宣讲、自查自纠和组织查处,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5名违纪违法检察人员受到严肃查处。实施“八项工程”、建立“五项制度”、构建“减假暂”专项整治“六全机制”等做法,得到中央第十四督导组的肯定。组织干警按月填报“三个规定”执行情况。开展系统内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工作。筑牢制度防线,对拟适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控辩协商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定案件回访机制加强对检察官不起诉权和量刑建议权的监督,确保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
以基层基础为重心。制定基层检察院建设方案,实施政治建检、人才兴检、管理提升等行动,优化基层检察院班子结构,完善基层检察院考核方式。新设经开区检察院。实行“一院一品”工作模式,形成高新区检察院“绵州·吾为之”知识产权保护、平武县检察院“熊猫家园”公益诉讼检察、经开区检察院“熊猫未士·三江春雨”未成年人保护等特色项目组成的“品牌矩阵”,做法获得最高检基层检察院建设调研组的高度肯定。
以接受监督为常态。全市检察机关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33次,向政协通报检察工作16次。市检察院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2021年上半年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意见。办理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12件。邀请代表委员参与调研视察、检察听证、庭审观摩等检务活动230余人次。向社会公开法律文书2437份、重要案件信息368条。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案件207件。认真听取律师意见,提供异地阅卷等服务。常态化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界人士走进检察机关。加强与媒体互动,主动接受舆论监督。
以能力建设为关键。开展实务竞赛101人次、集中培训734人次、法律职业共同体培训502人次。两名干警分别被评为公益诉讼勘验取证全国业务标兵、行政检察全省业务标兵。加大突出贡献、机制创新、典型案例、表彰奖励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引导干警创先争优、以“求极致”精神履职担当。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集体和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荣誉163项,同比上升83.15%;工作获得市级以上领导书面肯定5件,同比上升20%;工作经验被上级机关转发11项,同比上升37%;在省级以上会议作经验交流6次,同比上升200%;入选省检察院典型案例11件,同比上升175%;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5件,同比上升400%;刑事案件不捕率、行政裁判结果监督意见采纳率、单独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6项业务数据位列全省第一;办理民事裁判结果监督案件数、提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数、办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数等17项业务数据位列全省前三。
2022再谱新篇
2022年全市检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委、市委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最高检、省检察院工作部署,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抓住服务保障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这条主线,把握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充分履行各项检察职能,以实际行动为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以服务中心大局为导向,在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检察力量
坚决防范和依法惩治危害国家安全和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落实“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以强化诉源治理为重点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细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司法保护措施。着力服务“六稳”“六保”,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最大限度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绵阳打造四川领先、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城市提供优质检察产品。围绕“创新是第一动力”,聚焦中国科技城、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深化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法治保障,依法妥善办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出现的新类型案件。
以践行司法为民为导向,在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更丰富内涵需求中彰显检察作为
办好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小案”。严厉打击危害群众“舌尖上”“钱袋子”“菜篮子”安全的犯罪。开展交通运输、危化品经营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加大对弱势群体支持起诉力度。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深化“熊猫未士”团队品牌,纵深推进未成年人保护联盟建设,倾力打造绵阳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巩固深化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制度。强化涉疫、涉企、涉未成年人等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普法宣传。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拓展听证范围和载体。优化检察服务便民措施。
以提升监督质效为导向,在维护司法公平正义中体现检察担当
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坚守法律监督主责主业,进一步更新监督理念、延伸监督触角、创新监督方式,推进各项检察职能融合发展。围绕“质量建设年”,开展“理念大转变、质效大提升”专项活动。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虚假诉讼监督内外协作治理机制。加强行政检察类案监督,深入开展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工作试点,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大重点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健全法检协作和行政机关、科研院所支持配合工作机制。
以锻造过硬队伍为导向,在守正创新夯实基础中提升检察能级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拥护和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检主体责任,做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后半篇文章”,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好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要求,努力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检察铁军。健全检务督察机制,引导干警树立“实干导向”,保持“实干作风”,强化“实事求是”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制约。提升队伍专业素能。深化智慧检务建设。建好建强基层检察院。持续深化检察改革,配合做好省以下检察院财物统管工作。
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改革创新、奋勇争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绵阳、法治绵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金容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