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凝心聚力共奋进 同心同向谱新篇
——绵阳市政协2021年度履职综述
2021年,市政协及其常委会在中共绵阳市委坚强领导和省政协有力指导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市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在助力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中展现政协新担当,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把准政协工作方向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凝心铸魂,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加强。围绕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这条主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精心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系列活动。大力建设“书香政协”,面向全市政协委员开展以“学党史·筑同心”为主要内容的“四史”学习教育,围绕觉醒绵州、峥嵘岁月等6个专题组织“政协讲堂”活动,引导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广泛凝聚强大合力。
以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总揽深学笃行,双向发力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把握党代会报告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思路举措,市政协主席会议组织开展系统学习、专题讨论、广泛调研,认真思考谋划本届政协工作,出台《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助推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决定》《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工作计划》等文件,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建设纲要》专题辅导,切实将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政协履职尽责的具体举措。
以“有事来协商”工作为载体纵深推进,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进一步发挥。落实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中关于深入推进“有事来协商”工作的安排部署,推动建立“1+2+4+N”协商体系。指导县(市、区)政协在同级党委领导下统筹安排协商议题、协调推进协商活动。工作开展以来,市县两级政协共组织开展小微协商312场次,参与委员和其他相关人士2407人次,形成协商报告15篇,转化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150余件。
以分基地建设为抓手深耕细作,理论研究促进实践创新成效进一步彰显。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绵阳市政协分基地,组织开展政协理论阐释、论文征集、课题研究等各项活动。与绵阳师范学院共建“四川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开展专题研究,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分基地建设的绵阳模式在全省地方政协经验交流会上作大会交流,省政协办公厅工作简报专题介绍绵阳经验。
紧扣党政中心任务,助推高质量发展
聚焦科技城建设献计出力。出台《助推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决定》,助推《绵阳科技城条例》立法工作。召开“高起点规划建设科技城新区”专题协商会,就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做强新区产业等提出20项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围绕强化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国(绵阳)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建设推进等组织开展协商、视察监督,就科技城新区产城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提案进行督办,会同省政协联动开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调研,在省政协常委会上作《加强基层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大会发言,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
聚焦城市建设把脉支招。常委会就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专题协商议政,针对城市形象和品质、城市空间结构和服务等提出意见建议,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具有较高质量”。组织开展推动绵江同城化发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提案办理协商,积极服务城市经济发展。就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项目推进情况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视察调研皂角铺铁路物流基地、G5成绵扩容、南郊机场T2航站楼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助力我市外联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造。
聚焦产业发展议政建言。围绕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开展专题协商,就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及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企业产业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建设等进行民主监督,围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组织小微协商,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委员视察盐亭1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基地、四川移柯物联网智慧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围绕培养颐养农院新业态、快递业发展等,通过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方式,建言产业整合、提质、创新等关键问题,助推产业转型。
聚焦乡村振兴集思广益。在全市政协系统开展“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引导全市政协组织和委员引进相关项目315个,组织职业技能培训6400余人,帮助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216个。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提出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等针对性意见建议。就加快推进全国现代种业强市建设、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发挥乡贤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等开展协商和监督活动,为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围绕人民群众期待,助力生活品质提升
多形式关注民生民安。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开展协同调研,就做好“双减”后课后延时服务、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等提出意见建议,助推教育均衡发展。围绕我市社会办医、强化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科学有序开展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等问题协商监督,提出合理化建议。围绕残疾人社区康复综合服务建设、养犬管理等,通过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等多种形式,推动形成一批高质量履职成果。
多渠道汇集民声民意。积极引导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围绕党政关注、群众关心的民生事项组织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持续开展重点提案培育,深入推动提案办理“两公开一评议”,持续举办《对话·提案去哪儿了》全媒体直播,提案办理协商的经验被全国政协《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提案工作》一书收录,《关于药品注册改革后完善药品监管制度的建议》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积极畅通社情民意“直通车”渠道,收集社情民意信息789条,加强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开发等52条信息被全国政协、省政协采用,推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逐步解决。
多途径纾解民困民忧。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经常性到联系村(社区)、企业指导党建、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工作,组织委员视察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主城区“村改居”社区管理运行等民生项目。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政协党组成员主动牵头协调解决居民生活环境治理、道路基础设施、农村饮水安全等10项民生实事。各专委会发动委员积极投身“双助”活动,促进解决教育、卫生、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切实把“人民政协为人民”落到实处。
发挥团结统战功能,广聚社会各界合力
多方联动凝聚共识。落实全国政协、省政协加强和促进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相关要求,健全专委会联系界别、市级部门制度,密切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进一步扩大团结面。广泛宣传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地区建设成就,开展“巩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点视察。开展富有政协特色的港澳台侨和对外交往工作。注重与全国政协、省政协的上下协同,联动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调研活动。就涪江-嘉陵江水环境保护情况、科技创新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与北碚政协开展联合调研、协商议政。加强对县(市、区)政协工作的指导,邀请参加重要会议和活动,增强政协系统整体合力。
合作共事增进共识。切实肩负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责任,落实党组成员联系代表人士、走访委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大力支持保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职,从协商式监督、调研视察、大会发言、联组讨论等方面做出机制性优先安排,通过“政协讲堂”讲好合作共事好故事。坚持在政协平台上促进多党合作,各党派团体在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等作口头和书面发言203次,提交集体提案99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498条。
加强宣传扩大共识。加强政协文化和文史工作,围绕修建张秀熟纪念馆、增强李白文化传播力等开展重点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办理协商,编印《绵阳抗疫》《文史中的红色印记》等文史资料。重视发挥政协“两报一刊”等宣传教育阵地作用,开通运行绵阳政协通APP,方便委员随时随地“掌中履职”,机关工作实现“云上办公”,加快构建政协系统工作全媒体宣传矩阵。全年共在《人民政协报》《四川政协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报道26篇,发布微信公众号信息273期、428条,发布网站信息769条,广泛传播了政协好声音。
强化政协自身建设,更好发挥平台作用
突出委员主体作用。优化常委会会议开展协商的工作流程,组织委员与有关部门负责人互动交流,提升协商质量。加强改进专委会工作和制度建设,凸显服务委员履职的基础性地位。完善委员履职制度,健全委员履职考核评价机制,出台支持住绵省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相关规定,完成年度市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工作,收集汇总委员履职数据近万条,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加强机关建设。部署开展“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建设,着力提升服务协商、调查研究、信息化建设、办文办会“四个质量”。推动新订、修订工作规范、会议、机关管理等各类制度60项,助力政协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机关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内控体系,提升执行力和落实力。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深入推进“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监督执纪。
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与市委相关部门配合,扎实抓好新一届政协委员协商工作。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深入细致做好进退留转班子成员、常委和委员的思想工作,整个换届工作平稳有序顺利推进。组织开展新一届政协委员初任培训,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辅导,为八届市政协履行职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