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保护生态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近年来,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态环境需求,充分利用调研、专题视察、听取审议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多种监督方式,打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组合拳”,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环保领域法律落实,依法监督常态化。市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每年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形成环保监督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全市大气、水、土壤等领域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连年向好转变。
聚焦污染防治攻坚,精准监督见实效。全市各级人大上下联动,推动解决影响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空气环境质量,先后多次对矿山环境整治、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业减排降耗进行视察调研,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持续推进“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治理工程不放松,努力让蓝天白云成为全市恒定的“底色”。
持续关注水污染防治情况,长期跟踪涪江干流和木龙河、草溪河、芙蓉溪、平政河等重要支流污染防治情况,积极推进沿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绿化景观项目建设,在河流变清、变绿的基础上,推动河道景观变美。2022年还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推动解决运行中面临的雨污分流不到位、配套管网不到位、运行维护不专业等问题,努力促进各地在新一轮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三年推进行动中,实现支管网全部入户、污水应收尽收。
聚焦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土地整治+”创新试点、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等多项专题调研,推动全市各地矿山环境整治工作目标如期完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速迈向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
与此同时,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环保方面重要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通过深入建筑工地、工厂企业、乡镇村社等地明察暗访与集中视察调研、摸准实情,提出推动解决水源污染、扬尘污染、移动源污染和工业污染等问题的意见建议,责成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限期整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交出一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生态答卷。(绵报融媒记者 赵烨)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