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议依托国之重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增长能级,扩大科技给予与贡献;激发创新活力,筑牢人才智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科技、人才、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这表明我们党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这些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必将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提供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高水平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的意见》,提出:要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军民融合特色鲜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发展动力源,在国防军工领域成为全球重要创新高地。作为目前唯一的中国科技城又加持一个唯一的科技创新先行区,其重大意义、战略定位和国家地位进一步提升。国家又一次专门对绵阳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为高水平建设绵阳科技城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条件。
依托国之重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从世界格局演变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紧紧依托中物院加快建设国防急需的国家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依托827组建空气动力与空天技术国家实验室,这是绵阳独有的科技优势和创新品质。围绕核科学与技术、激光技术、先进材料、航空发动机、卫星应用等优势领域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整合辖区内的624、兵器58所、电子9所、西南科大等科研院所的各自优势,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目标,打造创新联合体,不断更新需求清单,集中研发投入,实施揭榜挂帅。大力实施“招院引所”,聚焦军民融合发展,全力争取国防科技工作联合研究生院落地绵阳,以中物院和827为牵头单位,以西南科大为实施载体,将“国防七子”、国防科大、军科院、中科大以及十大军工集团等单位,通过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和研究生院实体办学三位一体,全面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提升增长能级,扩大科技给予与贡献。加速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在绵阳筹建国家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平台,让平台转移高端技术,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从管理体制上畅通“军转民”渠道、从制度机制上打通“民参军”壁垒。围绕卫星导航、信息安全、核技术应用、激光装备、航空与燃机等特色产业和优势领域,全力打造创新产业集群,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推进科技型创新创业。集中力量打造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激光产业基地、磁性材料产业园、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等五大高技术新动能新优势。
激发创新活力,筑牢人才智力支撑。要不断聚集高端创新人才,积极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等更开放的选人用人制度,打破国籍、户籍、身份、学历、年龄等限制,形成唯才是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氛围。当前,绵阳打出了一系列招才引智“组合拳”,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发布“人才十条”,推动形成了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局面。要下决心在收入待遇、工作环境、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大胆地破除政策障碍,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顶得上的良好局面。历史和实践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中心,无一例外都是人才中心。绵阳科技城就应当成为人才高地的全国典范,让院士、教授、博士、工匠在绵阳释放创新激情,让这座城市处处都绽放科技之光和创新气息。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