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报道 > 正文
赵洋:全面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发稿时间: 2022-12-19 09:04    来源: 绵阳日报

  核心提示 这“六个必须坚持”具有穿越时空的普遍意义和真理价值,为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立足基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具有穿越时空的普遍意义和真理价值,为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立足基点。

  人民至上,是这一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理论的创立为了人民,理论源于人民的伟大创造。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性始终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

  自信自立,是这一思想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素有的精神气度和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守正创新,是这一思想的原则方向。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发展性理论品格的思想提升。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自我革命,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问题导向,是这一思想的主要着力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彻底的理论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和认识论思想的重大发展。问题导向不仅是工作方法、精神境界,更是实践原则、政治品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系统观念,是这一思想的科学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和重大发展。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胸怀天下,是这一思想的博大情怀和宏伟格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博大的思想情怀,是马克思主义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中国式表达,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时代呈现和忠诚践履。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禁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