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报融媒记者 兰建春
“改造后,整个小区环境好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停车漏水等问题了……”初冬时分,游仙区机关小区老街坊们站在树下,讲述着这几年小区改造的新故事。家是温暖的港湾,追梦的起点。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老旧小区改造始终放在全市民生工作突出位置,改造中坚持“办法一起想、内容一起议、质量一起管、部门一起上、制度一起定”“五个一起”工作法,老旧小区改造取得明显实效,2019年以来,全市1123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9.96万户居民受益,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宜居水平持续提升。
游仙区机关小区是绵阳小区中典型的“90后”——建于上世纪90年代,改造前,楼房外观斑驳,配套不完善,居住环境水平逐年下降,许多固有的“老毛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邻里和谐。如今,改造进入尾声,整个小区焕然一新。
“师傅,马上铺沥青了,和电梯出口衔接的位置再对一下哈。”这几天,作为全流程“监工”,游仙区机关小区业委会的代表们和改造施工单位正仔细沟通完工前的各个细节。改造中,游仙区住建局、富乐街道和李杜祠社区为每个小区配备有“群众监督员”,全程监督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问题,并邀请房屋建筑专家一起论证,帮助边改造边完善,少留遗憾。另一方面,“监督员”们也主动帮助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搭建起沟通桥梁。为了迎接家园的新生,管理好“新家”,业委会还专门编印了业主手册,提高大家的自觉性。
“老旧小区改造中,住建部门、街道社区共同坚持‘五个一起’工作法,引导居民自治,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贯穿改造全过程。”游仙区富乐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王波说。
据悉,“五个一起”是指:内容一起议,小区改什么,尊重居民意见,住建部门、街道、社区通过开坝坝会等方式,多方征求意见;办法一起想,在设计单位之外,住建部门和小区各自邀请了岩土、防水、绿化、土建等专家来一起论证,协助社区居民“点菜下单”,解决小区“难点”“痛点”问题;质量一起管,业主代表作为行业监管、专业监理的补充加入工程监督,参与建设成果验收,进行满意度测评,让居民从“观众”变为“裁判”;部门一起上,住建、教体、经信、民政等共同参与,在设施完善、管线迁改、特色打造、人文关怀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改造提速提质;制度一起定,改造后,小区业委会编印业主手册等制度,加强后期管理。
游仙区机关小区的变化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我市坚持“支部引领、党员担当、发动群众、小区自治”思路,对老旧小区实施一系列“换新”,墙净了、路平了、景美了、灯明了、建筑新了、车位多了、设施齐了……实施中,通过“五个一起”工作法,将小区业主、街道社区、政府部门、承建单位、监理机构“串”成一条线,并贯穿老旧小区设计、建设(改造)、管理全过程,实现微改造的全闭环。
在这样的共谋共建、共评共享模式下,2019年以来,全市1123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9.96万户居民直接受益,改出了居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2023年,我市还将改造443个小区,帮助4.27万户老旧小区居民受益,推动城区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双提升。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