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是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事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国家“双减”政策于去年7月份实施以来,游仙区人大常委会便高度重视及时跟进,并连续两年将其纳入监督计划,关注政府在“双减”后的工作开展情况,助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年9月20日,游仙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区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深入游仙中学、万达学校等对“双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教育系统和部分人大代表对“双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政策落实推进的想法和困难。
□勾汶婷 绵报融媒记者 赵烨
◆聚焦教育主阵地,让课堂精彩起来
游仙中学抓住学校与课堂这两个着力点,突出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供给“双加”,让教育回归初心和本源。游仙中学校长张鲲说,“我们的教学实施学科由备课组长担任首席教师制原则,对标年度新课标,负责备课、上课、评课、作业等校本研修活动,形成雁阵效应,向着教学新模式迈进,向‘40分钟’要质量。”
调研组成员认为,要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强化教学制度管理,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双提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全力推动部门、学校、教师、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以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开辟课后新天地,让孩子快乐成长
“你好同学,我想了解一下现在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如何呢?”在孩子们课间活动时,调研组成员询问就读万达学校四年级一班的同学。“现在我们的作业基本在学校就能完成了,我还有时间参加学校足球社团呢!”该同学满脸自豪地答道。
游仙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提倡分层作业设计,探索设计跨学科作业,建立作业备案和公示制度,形成‘学科组-年级组-教导处’三级审核备案,推行‘周三无作业日’,严控作业总量,严审作业质量,严查作业批阅。同时,全面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构建‘1+N’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课后服务内容。”
游仙区建立区、片区、学校课后服务管理考核,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考核,并设立了专项考核奖励;先后出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意见》《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和考核办法》。目前,95%以上的学生能在校内完成所有作业,99.3%的在校生参与课后服务。
◆规范校外培训点,让家长放下焦虑
教育是民生之基,围绕落实落细“双减”政策,才能有效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游仙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丽娟在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发言中提出:“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资质,全面落实‘黑白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加大通报曝光力度,让教育生态回归理性,让学生回归校园,减轻家长的焦虑和负担。”
据统计,游仙区出台校外培训负面清单32条,累计督导校外培训机构近200次。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围绕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这一主题,游仙区也将作出积极探索。调研组成员纷纷表示,区人民政府要探索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体制,理顺行政审批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协作机制,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体系和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惩戒机制,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
编辑:谭鹏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