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强国复兴有我 > 正文
经开区:砥砺十年势昂扬奋楫争先谱新篇
发稿时间: 2022-10-20 09:11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这是经开区不断创造的新纪录:2022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3.9%,高于全市平均8.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5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4.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35.85亿元,同比增长29.3%,三项重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月保持在全市“第一阵营”……

  精细化工产业园

  三江实验学校

  瑞可达“高性能精密连接器产业化项目”

  高强超薄耐摔玻璃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点火投产

  智能终端产业园

  绵阳海立电器公司生产车间

  这是经开区不断创造的新纪录:2022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3.9%,高于全市平均8.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5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4.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35.85亿元,同比增长29.3%,三项重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月保持在全市“第一阵营”……

  一次次突破,重塑了绵阳经开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中的位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强区活力新城”目标,奋力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谱写出一幅幅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似锦华章。

  □绵报融媒记者 尹秦

  把握产业发展形势

  在“实”上下真功夫,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翻开经开区经济发展十年成绩单:工业主导地位突出,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2.5亿元,是2012年53亿元的2.12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07户,年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户数53户,三次产业占比从2012年的4.4:86.6:9.0,调整优化为2021年的3.9:59.6:36.5。

  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数据,全方位彰示了经开区“质”的蜕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开区踩准时代节拍,迈好关键步伐,工业经济稳步提升,产业发展气势如虹,科技创新勇攀高峰,产业发展破茧成蝶,推动了“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加快建设。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设备进厂组装。2000年绵阳经开区成立,经开区挂牌成立同日,研发、设计、生产凸轮轴等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型企业绵阳华晨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落户于此,从最初产能8万支凸轮轴,到如今的260万支,2021年入选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其生产的组合式凸轮轴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外国进口,为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

  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一个个项目快速推进,让我们再向东北方向行驶2公里,近距离地去聆听经开区智能制造的时代强音。

  这里是绵阳宏发一海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全智能变频电机生产线”项目现场,生产的空调压缩机变频电机是经开区空调产业链重要的配套组成部分,对打造经开区空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将起到重要作用。项目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项目一期2022年5月投产,9月即成为规上企业,今年产值预计3000万元,在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75亿元以上。该项目是经开区海立电器重要配套商,为经开区产业链延伸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砥砺奋进十年,今朝蓄势再出发。经开区不再“藏拙”,“三箭”齐发、“双轮”驱动——形成“三主两特”产业体系,即智能终端、精细化工、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新型功能材料、电子元器件两大特色产业。

  智能终端产业,围绕以智能终端整机及应用服务为重点,依托长虹空调、美菱冰箱、长虹激光、海立电器等重点企业,延长补齐产业链,提升智能终端产业能级。2021年,聚集规模以上智慧家庭产业企业25户,实现产值98亿元。

  智能装备产业,围绕以新能源汽车配件、中高端工业机器人为特色,依托华晨瑞安、蓝奥机器人、玖谊源等重点企业,提升组合凸轮轴、新能源电池、充电组件等汽车零部件配套水平,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转型。2021年,聚集规模以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企业17户,实现产值22亿元。

  精细化工产业,以精细化工、基础化工、节能环保为重点领域,依托利尔化学、美丰科技、禾大西普、同舟化工、日普精化等重点企业,推动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集约集聚发展。2021年,聚集规模以上精细化工产业企业14户,实现产值70亿元。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以新型膜材料、功能玻璃与新型光学材料、磁性材料为特色,依托东材科技、虹科创新、旭虹光电、金桥焊材等重点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应用领域,促进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高端化发展。2021年,聚集规模以上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企业10户,实现产值29亿元。

  电子元器件产业,以高频高速、低损耗、小型化的光电连接器为特色,依托华丰科技、瑞可达、华丰斯密斯、华岩电子等重点企业,带动电子核心元器件产业企业集约集聚发展。2021年,聚集规模以上电子核心元器件产业企业9户,实现产值14亿元。

  增强深化改革定力

  在“新”上加足马力,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

  坐落在经开区群文西街的瑞可达总投资超10亿元的“高性能精密连接器产业化项目”建设现场,今年2月18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9月19日,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实现顺利封顶,开始进入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

  7个月时间完成10亿元项目主体修建,跑出项目建设的“经开速度”,也体现项目建设的“经开态度”。“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再到建设,经开区全程为我们保驾护航。”四川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刚介绍,项目建设开工后,由于场地紧张,工棚不够住、材料无处堆放,经开区立即给予协调,将邻近项目的一块拆迁出来暂未供出的场地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建设期间,经开区还在政策、水电配套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项目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经开区始终坚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要素保障,多措并举推动项目真开工、快建设、早达产、早见效。仅2021年一年,就引进项目69个、408亿元,开工建设26个,涵盖了工业、城建、民生等多个领域,园区产业项目的建设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振奋的讯息频频传来:年产740万平方米,虹科盖板玻璃生产线点火投产,进一步壮大经开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服务中心全面完工……

  “昨天下雨,落下的进度怎么补?”“今天的安排是什么?”“施工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在玖谊源项目建设现场,经开区产业化服务中心项目专员许志峰一到现场,提出三问。8月,项目进场开工后,许志峰就开启“工地上班”模式。在经开区,项目专员已经成为重点项目的“标配”。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经开区建立“三级联系机制”,进一步深化区级责任领导、区级责任部门挂钩重点项目,并明确一批干部到各项目担任项目专员,从立项到建设,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要求项目专员与项目“零距离”。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开区在加大园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久久为功,实施“一把手”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纵深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简化审批流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开放竞争市场秩序,让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培育和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扎根经开区发展,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

  截至今年9月,经开区实有市场主体达43702户,其中企业8946家,同比增长41.57%,企业户数全市占比8.45%。已认定57户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1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0个、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6个,建成和在建孵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919户,园区在全市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显现。

  发展释放动力,改革催生活力。2020年3月,经开区因为一场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火”了一把。打破身份、年龄、学历、“一编定终身”“论资排辈”等制约壁垒,经开区实施全员聘用制改革,实打实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环境,进而打造敢干、实干、快干、会干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实现内部活力迸发。

  如今,在经开区,科创潜力持续激发,创新创业蔚然成风,一个又一个科创梦想在这里萌芽、壮大,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全力提升城市建设

  在“美”上匠心雕琢,打造宜居宜业幸福之城

  秋日清晨,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早上7点45分准时出现在位于经开区红塔街的三江实验学校。在他们面前,是一排崭新的四层小楼。望着它,34岁的周女士很是心安,“因为女儿说,她喜欢这个学校。”

  回想一年前,眼看女儿就要上小学了,她开始犯愁,不知道选择哪个学校。

  变化来得很快。2021年8月28日,经开区管委会与南山中学合作办学签约仪式正式举行。此次“联姻”,旨在打造一流的义务教育名校,推动经开区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周女士由此获益。明亮的教室、丰富的图书室、标准的足球场和跑道……各种设施和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小学,真的很幸福!”周女士感叹。

  傍晚时分,李芳和老公从经开万达购物出来后,两人临时起意散步回家,一路上给他们不少惊喜:步行在三江大道,路边绿植造景别致,色彩明艳的绿道曲折蜿蜒。深深吸了口气:“清新的空气就是幸福的味道。”

  自小生长在塘汛的她,对这些年来城市环境的改善深有体会。“从前这里是乡村,现在是绿道、口袋公园,我们像生活在景区里!”

  宜居的环境、优质的教育、繁华的商圈……经开区民生福祉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城市变得越来越宜居的十年。

  这十年,经开区以道路改造提升、公园(广场)建设、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产业功能区标识完善等为突破,大力开展城市环境提升行动,打造整洁优美、特色鲜明的良好城市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全区城市环境全面优化、全面提升。

  这十年,经开区形成经开万达广场商圈、机场东路汽贸商圈等多个城市商圈,并正在打造涪滨路沿岸、经开万达等特色街区。实现了“开窗见绿、推门进园”,建成区市政绿地面积201万平方米,绿地率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成为现实。

  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每年民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保持在70%以上,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江实验学校建成投用,三江医院、中医健康城等民生项目加快推进,第十一中学改造提升开建、新建滨湖小学(暂用名)提上议事日程,这是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持续优化的十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城镇新增就业连续10年增加,年均增加1190人。

  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件件民生实事开花结果,经开区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稳稳托起了一座城市千万百姓的“幸福梦”。

  放眼今天的经开区,整洁雅致的街景、秀美亮丽的生态、便捷舒适的公共设施、极具人气的城市商圈……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彰显着城市的温度与涵养,镌刻着逐梦前行的铿锵足迹,书写了新时代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十年幸福答卷”。

  十年担当尽责,十年进取有为,十年立己达人。站在新的起点上,经开区将继续发扬“拼”的精神、激发“闯”的劲头,保持“创”的勇气,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为绵阳高质量发展贡献经开力量。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