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从秀丰干道到龙泉村,规整的公路沿线风景秀丽;青松村的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客似云来,大家乘坐乌篷船体验农旅融合之趣;而安州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更是一片生机盎然,呈现着绿色发展的希望……走进安州区秀水镇,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秀水镇位于安州区腹地,距区政府驻地24公里,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丘坝各占二分之一。近年来,该镇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四川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四川省卫生乡镇,拥有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2021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00元。
近年来,秀水镇立足新起点、探索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在领导、服务、治理、保障上出举措、下功夫,确立了“一个目标、两个确保、四大突破”改革工作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切实破解了乡镇存在的困难,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新型城镇化水平再上台阶,走出一条具有秀水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
□绵报融媒记者 安峥 图片由秀水镇人民政府提供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秀水镇历届党委政府深知,行政管理体制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运行的骨架与支撑。只有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体制,才能促进经济发达镇快速健康发展。
2018年8月,秀水镇被确定为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极大增强了秀水镇党委政府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该镇围绕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机构合理、编制精干、管理科学”原则,积极对接区委编办,单独出台秀水镇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机构设置,新增编制、划转单位和工作职责。
两项改革后,秀水镇共承接省上直接赋予和区级部门下放的执法权限202项,涉及住建、农业、交通等9个领域。为深化行政执法改革,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资源,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秀水镇结合实际,在2020年10月成立了全区首支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通过采取“1+4+N”工作模式,推动实现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形成了综合执法的强大合力。今年来,大队共开展执法工作600余次、办理执法事项300余件,有效破解基层执法顽症难点问题,提升了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今年以来,秀水镇人大主席团还积极探索基层执法司法监督新路径,推行“四聚焦”“执法+司法”监督模式,聚焦“行政执法+基层司法监督”机制建设、过程监督、高频事项和结果监督,对行政执法和基层司法实施常态化、全过程、多方位监督,全面提升秀水镇副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基层治理质效。
近年来,秀水镇还全力抓好基层应急救援建设,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管理能力。通过健全指挥体系、完善组织机构、细化应急预案,健全基层应急责任体系,构建“一主两辅”应急队伍体系,建设“一心多点”应急避险设施,聚合多元主体,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让村组力量“活起来”,强化战训合一,让群众参与救援“实起来”,凝聚基层应急强大合力。
此外,针对大场镇流动商贩多管理难、占道经营反复、交通堵塞等基层社会治理等问题,秀水镇立足实战应用,量身开发建设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秀当家”智慧治理指挥中心,打造科技赋能“指挥塔”,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管控”向“智控”转变,形成“一屏知全域、一网管全局”的智慧治理模式,实现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耕耘田间探新路全产业链引领壮大镇域经济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秀水镇的安州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扑面而来的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强劲气息——放眼望去,接连成片的块块油菜田整齐划一;“四新”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内,连排竖起的百余个油菜品种标牌为田间增添了一道别样风景;合作社里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装备有序排开,等待服务对象“点单”……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耕作模式被绿色化、规模化、科技化所取代。作为安州区传统产粮重地的秀水镇,正加快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致力将优质粮油打造为安州的“金字招牌”。
作为“年轻”的现代农业园区,安州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逐步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园区+农户”“园区+公司+农户”等合作模式,构建联农带农长效机制。2022年园区农户土地流转收入480万元,带动就业31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150余万元,实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0元。秀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里,村民有稳定的集体分红收入、入股分红收入、劳务收入、流转收入。
近年来,秀水镇党委政府坚持“一核引领、两轮协同、三生融合、四带联动、五项工程”发展思路,全镇GDP水平、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排名县域第一,二三产比重达83.31%,是安州区经济副中心。在农业方面,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优质粮油园区获评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年实现农业综合年产值8.4亿余元。在工业方面,现有矿产品加工、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260余家,年产值达到18.6亿元。在服务业方面,现有社消零限上单位10家、特色商贸市场4个,形成以百润优选购物中心为龙头的1400余家零售业服务圈和以紫金庄园为龙头的20余家餐饮休闲业服务圈,限上社消零总额近2亿元。在项目建设方面,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2022年全镇“挂图作战”项目19个,总投资22.4亿元,计划年底完成投资5.64亿元。“十四五”期间,全镇包装储备片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等重点项目55个,总投资159.87亿元。
便民服务大提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深秋时节,走进秀水镇,一幅幅美丽画卷映入眼帘——宽阔整洁的街道上商铺林立,人流如织,配套合理的附属设施,安逸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居民脸上挂满温馨笑容……
怎样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改革成果转化运用、惠及广大群众?秀水镇党委书记张政介绍,两项改革以来,该镇紧紧围绕“加快建成省级百强中心镇和安州区副中心城市”目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服务效率高,服务态度好,一心为民办事,点赞!”日前,在秀水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不到半个小时,做五金建材生意的彭洪斌便办好了营业执照。在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进程中,秀水镇党委、政府以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中心服务场所,完善服务平台,优化服务功能,全力提升镇村便民服务能力水平。今年以来,秀水镇纪检监察干部还入驻便民服务中心,开辟“办不成事窗口”,群众办事如遇“疑难杂症”,都可到窗口反映、寻求解决,确保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后对群众服务不减,群众满意度不减,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休闲有步道,运动有广场,交易有市场,内急有公厕,出行有车站,饮水有保障,污水得处理……”得益于秀水镇经济发达镇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产业发展和业态布局进行的全面定位,让居住在秀水镇的吴大爷梦想成真。
近年来,秀水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活用好经济发达镇专项支持资金,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对产业发展和业态布局进行全面定位。大力实施村容村貌环境改造工程,改造后,秀水场镇整体建筑风格风貌形成了统一,并按照村庄特色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实现乡村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全镇城乡环境旧貌换新颜,内外气质得到巨大提升。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