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是“90后”的年轻护士,一位是“90”后的退休老医生,因为一次上门核酸服务,新老两代白衣天使来了一次互动,短短几分钟,却给彼此留下了满满的温暖。
“你好,请开门,我们来做核酸!”10月3日10时许,护士谢琴和社区志愿者来到游仙区涪江街道开元小区3期,敲开了廖海源老人的家门。“我父母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感谢你们每天都上门给老人做核酸。”廖爷爷的女儿一边搀扶着老人,一边向谢琴和志愿者表示感谢。
“您坐下就行,放轻松。”谢琴说,这位90后护士已经连续工作多日,每天从凌晨5时到12时,她不仅要承担固定点位的核酸采样任务,还需和同事轮班上岗,开展“上门核酸服务”。
双手消毒、核对信息、扫身份证、拆取棉签、采集咽拭子……谢琴和志愿者配合默契,一气呵成,不到半分钟便为老人完成了核酸采样(如图)。当谢琴准备离开时,廖爷爷的女儿突然说:“特殊时期,你们医务工作者真的辛苦了。我父亲今年94岁,过去也是一名医生。”
年轻时的廖海源是一名军医,曾多次奔赴战场,完成了一项项救护伤员的艰巨任务。“老爷子过去在战火中救人,你们现在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抗疫,这也是一种‘薪火相传’!”廖爷爷的女儿说。
一旁的廖爷爷也开了口:“小医生,谢谢你!”他缓缓伸出右手,想与厚重防护服下的谢琴握一握手。“爷爷,等疫情过了,咱俩再握!”说完这话,谢琴向廖爷爷俏皮地敬了个礼,廖爷爷也扬起嘴角用微笑回应。
与廖爷爷告别后,谢琴与志愿者继续奔赴下一户居民家。
(绵报融媒实习记者 曾晨 文/图)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