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小区出入口
1个临时党组织、18名“双报到”党员、30名群众志愿者,游仙区沈家坝东街社区电力小区被临时管控后,他们的战“疫”故事每日都在上演。
10月3日上午10点,雨停了。沈家坝东街社区电力小区的核酸采样点旁,戴着红色袖章的党员志愿者们有的正在维持核酸采样现场秩序,有的正在扫去台阶上的积水,42岁的唐宝就是当中一员。
三天前,唐宝接到了电力小区临时党组织负责人李明春的电话,他积极响应号召成为了一名党员志愿者。
“上岗”第一天,唐宝被分配去“守护”小区警戒线。“同志,我要去旁边的超市买两箱牛奶。”眼看电力小区居民王大爷即将跨过“警戒线”,唐宝立即上前,询问清楚情况之后,唐宝立即拨通旁边超市的电话。
在等待超市送货人员期间,唐宝耐心地告诉王大爷,“王大爷,这条线不是为了不让大家出去,而是不让危险进来,你别急,先回家,我等下把东西给你提到楼下来。”见唐宝态度温和、办事周到,王大爷转身上楼回家。
凌晨4点起床,5点到岗,晚上10点多回到家……唐宝“早出晚归”,而他只是电力小区临时党组织18名党员志愿者的一个缩影。
18位“双报到”党员主动加入临时党组织,就地成为“宣传员”“配送员”“排查员”“组织员”……迅速转换角色的背后,是他们时刻准备、随时出征的决心。
电力小区内有12栋居民楼,一共住了767位居民,这些数字为何如此具体?
9月30日20时,在临时党组织的领导下,“双报到”党员带领业委会成员和居民,组成一支40人的志愿者工作小队,挨家挨户上门统计小区目前的居住情况,凌晨2时,一本40余页的《沈家坝电力住宅小区居民信息台账》“出炉”:人员姓名、联系方式、门牌号码……一目了然。
每天早上,大多数人还未起床,电力小区的临时党支部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党员志愿者们穿好防护服,戴上红袖章,进行疫情防控卡点值守、核酸采样、楼栋管控、物资配送……任务越是艰巨,党员志愿者越是迎难而上。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忙到晚上10点,没有顾上喝一口水,李明春又召开紧急会议,与大家一起总结今天的疫情防控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措施——临时党组织成员唐宝对核酸采样流程提出了优化;电力小区联合党总支书记郭德生、业委会主任王清泉研究着“双报到”名单,怎么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生活委员”杨律师为了协调物资配送,电话打个不停。
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头之下,许多居民也参与到了抗疫中,一支48人的志愿者服务队迅速组建。秩序维护、宣传劝导、住户需求收集……每个志愿者齐心协力、各司其职、迅速补位,承担起电力小区的各项运转工作。
为了更加有序地开展防疫工作,志愿者们将收集居民意见列为一项重点工作,耐心疏导居民们的心情。“如今到了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放松警惕,想坚持到最后一刻。我们老百姓坚定地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电力小区居民陈阿姨说,“坚持再坚持,大家一起努力。”
“短短几天,大家的时间好像都被拉‘长’了,时间虽然‘慢’了下来,但这些互相关心、共同奋斗的记忆将会温暖我很久……”党员志愿者俞浩然在运送物资时有感而发,临时党组织、小区工作人员、群众志愿者,这些力量汇聚必将让他们克服任何困难,希望不久后大家能够摘下口罩,面对面会心一笑:你好,好久不见!
(绵报融媒记者 杜亚菲 文/图)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