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敏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谢艳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2021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围绕中心大局,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持续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在深化标本兼治、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保持不敢腐的震慑
“绵阳江油市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勾支洋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除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2021年初,“廉洁绵阳”微信公众号公开的“权威发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年,全市共51名“一把手”因违反党纪国法被严肃查处。从“关键少数”抓起,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是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拔掉“烂树”、护好政治生态“森林”的具体实践。
从关键人到群众事,如何将惩治腐败的成效落脚到维护群众利益上,绵阳市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将惩贪治腐“一步不退、一寸不让”的态势深入引向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中,精准打好“组合拳”。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违纪违法问题925件;扎实推进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处理问题线索59件、立案41人,留置7人,揪出了绵阳市涪城粮油公司原总经理余贵金等一批粮仓“硕鼠”。继续深化巩固发改、住建、卫健、人防重点行业领域系统治理成效,集中开展经信、人社领域专项治理,处分94人、组织处理615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03件,不断释放高压惩治的严厉信号。
同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执法司法公信力的一些顽瘴痼疾,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持续加大对政法系统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纪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为教育整顿取得实效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一年来,处置政法干警问题线索480件,立案177件、处分149人,有效清除政法队伍“害群之马”。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3491件、立案1739件、处分1594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59人。持续释放出的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歇的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让全市23名干部主动投案、94名干部主动交代问题。
精准查找问题、堵塞漏洞,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从医院专家成长为医院院长,杜继宇没有将自身优势发展为专业领域的‘招牌’,反而成为肆意用权的‘护身符’,在贪腐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2021年,绵阳市纪委监委指导市卫健系统召开以案促改专题警示教育大会,将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党委原书记杜继宇、采购供应科原科长谢兰祥严重违纪违法教训细致解剖、说深说透、直击心灵。
既盯个案治标,又重全局治本。针对同一单位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频频失守,绵阳市纪委监委坚持“猛药”直抵“病灶”,通过集体约谈“集中会诊”,深挖案件发生背后的思想、责任、制度等问题根源、风险隐患,督促市卫健系统从规范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药品、医用设备、行业纪律等方面,制定完善《采购代理机构管理办法》《合同公告、备案制度》等多项制度。
“不能”是制度、监督、约束,是不敢、不想的保障。坚持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融合,筑牢不能腐的制度堤坝已成为全市扎实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工作常态。
“绵阳国企董事长被指公车私用妻子开保时捷……”一条网帖引出我市网络反腐第一案后,市纪委监委指导涪城区从问题中找根源、从根源中找对策,针对全区区属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系列违纪违法案件,全面起底区属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公车管理、对外接待等方面的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修订财务类、业务类和综合类制度共计10个,进一步
净化国有企业系统政治生态。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查处一个案件、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个领域”,不断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持续压缩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在案件查办过程中,更加注重同步深挖剖析思想、责任、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盐亭,该县纪委监委针对审查调查中暴露出的个别民警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等问题,扭住“改”的关键,把握“治”的根本,向县公安局制发监察建议书,指导其全面摸排廉政风险点,围绕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工作机制等方面修订完善制度、规定6个。
为让制度约束力更加深入人心,绵阳市纪委监委将“四种形态”作为一体推进“三不”的重要载体,聚焦“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不断将纪法情理融入勤“浇树”、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的各方面全过程。一年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960人次,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种形态分别占比58.9%、31.5%、3.1%、6.5%。
筑牢思想堤坝、强化教育,形成不想腐的自觉
“这次全景式、零距离的旁听庭审警示教育让我们这些旁听人员触动很深。”旁听完绵阳外国语学校总务处原主任汪道彬违法犯罪案件的庭审后,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周时光表示,要以此为鉴,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
将警示教育课堂“搬”到庭审现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是摆在眼前的镜鉴,也是响在耳边的警钟,更是绵阳市持续做深做实同级同类党员干部警示教育的有力做法。
除了“常态”推进,“精准”施治也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警示教育的鲜明特征。为有力破解警示教育“一刀切”“一锅煮”问题,绵阳市纪委监委以加强同级同类警示为突破口,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级党员干部,差异化、个性化地开展警示教育。一年来,围绕交通、水利、卫健、政法等领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40余场次,发放警示教育读本1.2万余本,受教育4.2万余人次,制作《忏悔实录》《知法犯法的检察长》《董事长的“黄粱一梦”》等警示教育教材,有的放矢敲警钟、鸣警笛。
从认知、觉悟、文化出发,筑牢不敢、不能的思想防线,既要用好施药动刀的治病之法,还要兼顾固本培元的正心之举。实践中,绵阳市立足“不想腐”的根本,坚持一手抓反向震慑警示,一手抓正向引导激励,用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播撒廉洁文化的种子,积极培育清廉价值理念,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推动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的境界升华。
注重发挥清廉文化在“三不”一体推进中的重要功能,绵阳市纪委监委举办“清风润绵州”廉洁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广泛征集体现廉洁文化内涵的书法类作品360件、美术类作品287件、视频类作品70件,共同营造“廉洁文化社会关注、廉洁作品社会创作、廉洁理念社会崇尚”的良好氛围。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中国两弹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等廉洁文化基地作用,运用3D全景观展技术,通过看图、听解说等多种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廉洁教育的模式更加新颖、感受更加深刻,全年接待46万余人次参观学习,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学史明理中涵养廉洁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回眸2021年,全市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发展,2022年,迈步新的赶考之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深化标本兼治,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提供坚强保障。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