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代表举手通过“村规民约” (视觉绵阳唐秋蓉摄)
绵阳新闻网讯 “今天,我们大家又学习了一遍‘村规民约’,认识更加深刻。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严格按照‘村规民约’办事。”在“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涪城区青义镇戈家庙村内,村民时常聚在一起重温“村规民约”,已经成为了大家共同的习惯。
走进戈家庙村,一股和谐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希望的田野、整洁的道路、礼让的居民……
从创建文明村镇以来,戈家庙村就围绕“人”做文章,制定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来教育引导村民做“诚信农民、诚实农民”,树立“涪城农民”良好形象。
“第三条提倡互敬互爱,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严禁虐待老人,反对以强欺弱,横行霸道等行为……”在村里的公示栏内,今年3月经过村民代表激烈讨论新鲜出炉的“村规民约”张贴于此。“今年,我们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内容还是要与时俱进!”戈家庙村书记李泰宏表示,有了“村规民约”,村里人都很团结、积极,有什么事儿,大家都主动帮忙干!
村规民约“约”出好风气,涪城区青义镇戈家庙村的变化来自约定俗成的民约里,体现在每位村民的脸上。这背后得益于绵阳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建立健全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推动各地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伙看得见、听得懂的“土规定”“土口号”,形成老百姓能明白、愿遵守的“规定”。
“集体聚餐要报备,红白宴席不浪费”“孝老爱亲要当先,恃强凌弱要遭谴”“犬只伤人要赔偿,家禽家畜要圈养”……去年,游仙区游仙街道办辖区内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随着2万余张新年挂历走进居民家中。
这本走进居民家中的新年挂历以红色和黄色为基调,上面是社区文化活动的照片,中间竖排印着居民公约,下面是2021年年历,配上小灯笼,显得非常喜庆。
“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层,各有不同,各具特色,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才能让制度真正落地发挥实效。”游仙街道党工委书记钱钧说,街道办还将择机选择纸巾盒、毛巾、钥匙扣等日常生活用品作为载体,广泛宣传“两约”内容,再加上微信、广播等宣传渠道,让“小村规”撬动“大治理”,真正成为切实有效的“治村宝典”。
既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村规民约”中,更要以活动为载体,将“文明风景”串点成片。近年来,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村民学校、道德讲堂、人口文化宣传阵地等,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婚育新风、文明礼仪、道德评议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携手文明、共创和谐”“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做一个文明有礼的绵阳人”等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若雪)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