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运动健身、光盘行动、环境整治、志愿服务……
我市引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新风尚
市民在代家湾健康公园锻炼
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从公园广场到街边小巷、从城市到乡村……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早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保持一米线距离、按规范佩戴口罩、分餐公筷等行为也渐成文明风尚。
“一二三四,旋转……”在人民公园、铁牛广场、青年广场等绿树掩映的空地上,每天早晚都有市民健身运动,或在城市健康绿道、湖边,慢跑、夜跑。而在乡村田野、仙海风景区、涪城区农业主题公园等周边,也不乏市民骑自行车锻炼的身影。走进社区、小区,居民们有的打球,有的跑步,有的利用免费体育器械锻炼,享受着绵阳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居民小区里尊老爱幼,其乐融融……
“小餐盘”带动“大文明”。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早已融入每位市民的生活里。“我们要爱惜粮食、不能剩一粒米哦!”在绵阳市各幼儿园,孩子们从入园那天起,每天都以光盘为荣。在火炬大厦集中办公区、园艺山办公园各食堂,不少在此办公的机关干部职工都是“光盘行动”的践行者。此外,在各大餐厅,客人们就餐后临走时,都会将剩下的菜打包带回家,这已经成为绵阳市民的习惯之一。
保持一米线距离、出门佩戴口罩……也成为了大家的习惯。在疫苗接种点,公交站台或是医院等公共场所,人人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在游仙、涪城、安州、江油等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除四害等活动也成为一种常规,让城乡环境更美丽,城市生活更文明。而涪城区精心打造的志愿文化广场、暖心亭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中国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等元素有机融合。劳动模范、美德少年、身边好人、献血先进……荣誉墙上绵阳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事迹,形象生动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引领过往市民见贤思齐。
文明城市的建设,不仅打造了绵阳这座城市的筋与骨,培育了城市的灵与魂,更凝聚了城市的血与肉。自2011年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到保持至今,绵阳一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修养到社会新风尚,文明早已内化于心,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彭雪 实习生岳坤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