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盛夏酷暑,绵阳医卫人这样度过……
发稿时间: 2021-08-11 11:14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在经开区美食广场的核酸检测点现场,绵阳市三医院派出近400人次连续奋战了两天一夜,截至7月25日22:00已累计采集样本69095个,平均每小时采样1919.3个!

  原标题:用爱与责任守护百姓健康安全

  盛夏酷暑,绵阳医卫人这样度过……

大规模核酸检测

  有一种担当,是责无旁贷

  有一种精神,为白衣执甲

  有一种胸怀,叫我将无我

走村入户采集核酸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采集工作快一秒,聚集时间就少一秒”

  在经开区美食广场的核酸检测点现场,绵阳市三医院派出近400人次连续奋战了两天一夜,截至7月25日22:00已累计采集样本69095个,平均每小时采样1919.3个!

  “三医速度”背后,是医院第一时间成立的全院核酸检测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带队现场办公,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完成;是医院从临床到行政后勤,60余个科室、7个梯队、近40个采集窗口,以及实时进行的物资调度;是核酸检测医务人员们36个小时不眠不休的不懈战斗。三医人正以自己尽可能最快的速度为市民采样,减少采样的等候时间,最大限度减少聚集,防护市民健康安全。

  身穿厚重防护服的采集人员,顶着高温,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开展着核酸采集工作。姚平和冯潇潇都是去年主动援鄂、千里驰援与死神抢人的“勇士”,现在他们又请缨核酸采集一线,白衣执甲不改英雄本色,他们在经开区核酸采集点坚守了36个小时:“核酸采集工作,我们在武汉时已经很有经验了,采集工作快一秒,群众就少等一秒,聚集时间就少一秒,大家就多一分安全。”姚平说。

  同时,曾温暖了武汉冬天的“空中心理救援”二维码,7月24日又亮相绵阳,再一次守护绵阳父老的这个夏天。这个二维码是市三医院精神大科探索心理治疗的“空中”模式,以冀让群众以最便利、最快捷的方式获得心理健康服务。据悉,疫情防控期间,绵阳市民用手机扫这个二维码,就可以获得专业线上心理健康服务。精神大科业务主任黄明金博士表示,“这次‘空中二维码’重出江湖,服务全域绵阳,也是三医服务速度与水平的一个体现。”

实验室里通宵值守

  绵阳市人民医院

  “穿上一袭白衣,就是披上战袍!”

  为积极应对新冠疫情,绵阳市人民医院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在市、区两级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除在院内进行集中核酸检测之外,相继多次派出医护人员及后勤保障服务人员490余人次,到惠科公司、五一广场、八中、滨江路小学等处,进行定点集中核酸采样、标本运送、后勤保障、宣传咨询及疫情防控工作。

  7月23日17:00接到任务后,10名同志通宵达旦,没有一句怨言,在次日8:00完成434个筛查标本(2000余人),顺利完成了任务。7月24日共完成医务人员和外院标本1000余个,创造了该院核酸检测以来的最高记录。

  时值盛夏,室外温度高达35摄氏度,护理人员身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摘下口罩,满脸已是压痕;脱下手套,双手已被汗水浸得发白,而防护服下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穿上一袭白衣,就是披上战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我们的身影!”神经内科护士长邓小红说。

喝口水继续“战”

  绵阳市骨科医院

  做月夜里的逆行者,与时间赛跑

  7月24日0:45,绵阳市骨科医院检验科主任冯辉华接到涪城区第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通知,该院的核酸检测实验室被纳入紧急启用单位,即刻开始实行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1:10,应急成员全部到岗。1:34,第一批核酸检测样本送达实验室。医院和实验室的灯光撕开夜幕,在点点星光中彻夜亮起。

  经过通宵奋战,7月24日早上7:45,检验科3位医生按照市卫健委要求完成了全部262例样本、2620人次的核酸检测。检验科全体人员投入战斗,在完成涪城区20余家兄弟单位和市人民医院分流样本检测之余,傍晚又陆续接到来自御营小学、涪城路、石塘广电、科大财富广场等多个采集点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

  又一个24小时,在大家不眠不休的共同努力下,再次完成大规模筛查807例、8070人次,院内外常规检测787例,856人次,总合计1594例,8926人次;24小时过去,总合计完成3339例标本,31930人次。实验室的灯光代替了日月星光,标本数量代替了时间单位,成为了每一个检验人员心里的计时器。这些月夜里的逆行者,争分夺秒与时间进行赛跑……(张瀚文 孙忠贤 谢静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何安安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