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在涪城各乡村的农家书屋、村舍院落等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村规民约宣传栏、传统礼仪壁画等随处可见,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散发着文明的气息。
在涪城区青义镇大新村村民委员会,“红黑榜”张贴在醒目位置。“‘红黑榜’将当地支持科技城建设发展党员干部的工作实绩、村民对科技城建设支持程度进行量化排序,关系着全村党员村民的直接利益。”大新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百姓口碑好、主动支持发展、主动帮助动员群众的上红榜;群众抢搭抢建、抢栽抢种、散布消极言论的上黑榜。榜单的测评由村民民意测评,实行每月更新公示,在同等条件下,上红榜者享有优先选房入住等多项实实在在的优惠。“如今,村民们都已能上‘红榜’为荣,还互议互学相互‘攀比’。”
“红黑榜”只是我市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主动融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大局,结合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大力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明,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农村天价彩礼、薄养厚葬、铺张浪费专项整治。
绵阳从文明细胞建设着手,提升村民文明素质,让乡风文明美起来。仅2020年,我市建成全国文明村4个、全国文明镇3个,省级文明村9个、省级文明镇3个。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深化拓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绵阳的另一个绝招:狠抓文化惠民,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力度与温度并存。“每年市上都要统筹安排‘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节日生活。”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开展民族特色浓郁、时代特点鲜明、群众广泛参与的节日文化活动,进一步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了时代文明新风。
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引导村民主动转变思想观念,从根本上带动农村民风的转变,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我市印发《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十大行动”,指导各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农村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我市还印发了《关于建立全市乡风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做实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
文明新风吹向了绵阳村镇。平武县龙安镇义佛山村为了培育孝德文明新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编印《义佛山“四好村”建设宣传手册》,并以“孝、善、和”儒家文化思想为核心,改造房屋立面,营造出浓厚的孝道文化、感恩文化。
近年来,我市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色亮点不断涌现。如游仙的公民道德银行和信义游仙建设、三台的农民节、北川的感恩文化、盐亭的百姓说事、江油的核心价值观阵地建设、涪城的孝德文化广场、安州的民俗文化活动、梓潼的善行义举榜、平武的村规民约体系等,各县市区处处绽放“文明之花”。
在引导实践上,力求贴近生活、融入社会。我市以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亮点为抓手,全市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分别结对共建了一个村、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为给广大群众精心“配餐”,我市推出让群众来“点菜”,所有乡镇都成立志愿服务工作站,有条件的村委会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按照群众需求点对点“上餐”,打通教育引导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若雪)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