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人参与 齐抓共管
我市持续发力巩固发展创卫成果
绵阳新闻网讯 国家卫生城市是绵阳引以自豪的一张城市名片。近年来,我市接续发力巩固创卫成果,深入持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市民爱卫意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城市颜值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也提升了。
自2002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全市上下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宝贵成果,走在绵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为巩固创卫成果而忙碌的身影。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在即,积极参与清洁家园大扫除、集贸市场提档升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爱国卫生宣传教育、六小行业规范管理、病媒生物防治等六大专项行动,共同汇聚起了绵阳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磅礴力量。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宜居是基本的需求。我市全力实施“减排、压煤、治车、抑尘、控秸、净水”六大工程,2019年、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分别达到325天和324天;全市7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建雨污管网200余公里,新改扩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68%,居全省前列。
从满足群众需求出发,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深入开展生态绿地修复,建成了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中心、小枧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科技城人才公园等城市绿肺,全市森林覆盖率55.78%,城市建成区绿化率为4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07平方米。加快推进棚改老旧项目,投入改造资金约5.96亿元,对126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面积873.93万平方米,受益群众约28.25万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基础设施有效提升。
良好的健康环境,优质的健康服务,日益提高的健康素养,健康绵阳建设正给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进行政村(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基本建成社区15分钟健身圈;大力推动健康主题场所建设,建成三江闸坝桥头公园、代家湾健康公园、绵阳城市运动公园等健康主题公园22个,健康绿道106公里,健康小屋42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率达100%。
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覆盖全人群的健康知识宣传矩阵,全方位多角度向群众普及健康常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全市共建成10个国家级、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全市拥有三甲医院12家,三甲医院数量位居西部同类城市第一位,患者总体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和门诊患者满意度均居全省第一位;人均预期寿命达80.3岁。
坚持多城融合共创,制定和完善了《绵阳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导则》《绵阳城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绵阳市城区夜市管理办法(试行)》等多个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文件,健全城市卫生管理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城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市财政逐年增加爱国卫生工作经费,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考核排名靠前的地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激励,不断推动爱国运动走深走实;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和重点工作督查内容,建立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四类督查机制,确保爱国卫生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地。(文君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何安安)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