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绵阳文明城市 > 正文
实现闲有所去、空有所学——绵阳学校少年宫成孩子成长乐园
发稿时间: 2021-07-16 08:38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早在2011年,我市726所城乡中小学校就率先在全国实现学校少年宫全覆盖,为我市校外教育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绵阳新闻网讯 “孩子学习之外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真正实现了闲有所去、空有所学。”作为2021年市级民生实事之一,全力打造特色(示范)少年宫让绵阳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

  其实,早在2011年,我市726所城乡中小学校就率先在全国实现学校少年宫全覆盖,为我市校外教育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长达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少年宫建设持续发展,不断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师资注入,推动其向“深水区”挺进,绵阳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实现“无缝衔接”。截至目前,我市成功创建特色宫140所、示范宫58所。

三台县芦溪二小少年宫汇报表演

  观太小学是游仙区的一所边远农村小学,2017年,川剧被引入学校少年宫,点燃了乡村孩子的“艺术梦”。学校从机制、经费、场地、师资等方面厚植川剧“沃土”,将川剧传承工作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组建了川剧形体训练、川剧绘画、川剧演唱、川剧表演等子活动项目,开启了学、唱、画、演、写、创“六字经”川剧活动模式,坚持每周三下午活动和寒暑假指定时间对学生开放,为每个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画脸谱、川剧图片展、川剧演唱等精彩活动,激起一批又一批学生对川剧的兴趣,掀起一波又一波学习川剧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感知了川剧的艺术之美,基本做到了100%的学生了解了川剧,80%的学生喜欢上了川剧,60%的学生主动传承着川剧。

  不仅仅是观太小学,越来越多的学校少年宫彰显个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三台菊河小学将本地民间传统艺术项目——高跷狮舞引进少年宫,在诙谐的舞狮表演中增加了踩跷技巧,全面展示了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潼川四小利用师生深厚的国学积淀和经典积累,把国学经典的名段名句与川剧艺术巧妙融合,表现振兴川剧正当时的责任担当;绵阳二中篮球普及全面开花,班队、级队、校队梯队递进;盐亭云溪小学手工制作内容丰富,变废为宝、创意绘画、手工DIY、科技小发明包罗万象……一宫一特,实现了学校少年宫在公益活动中由公平教育向优质教育的跨越大转变。

  学校少年宫建设是接地气的民生实事,不仅仅要建好,还要管好,发展好。为此,各县市区都将其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并作为文明单位评选和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起内部管理“五项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同时,我市还建立起三支队伍:教师辅导员队伍1.5万人、民间辅导员队伍2314人、志愿者辅导员队伍3695人,有效缓解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在资金方面,通过彩票公益金支持、财政补贴、文明单位帮扶、社会捐助和自筹等渠道保障少年宫建设和正常运行。

  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打破了学生放学及节假日的失学、失助、失管、失教这块“坚冰”,积极回应了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下一步,教体系统还将与其他相关部门一道,继续加强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激励机制,扩大开放力度,研发更多学生喜欢的活动项目,为未成年人打造全新的课外活动平台,让学校少年宫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文宇 图片由市教体局提供)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