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系统优化科技创新长远布局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发稿时间:2021-07-07 09:18   来源: 绵阳日报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评论员

  发展布局是创新布局的战略引领,创新布局是发展布局的重要支撑。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优化创新布局服务支撑成渝绵“创新金三角”,这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优化创新布局,这是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从时代背景看,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从国家支持看,去年召开的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提出支持科技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从省上定位看,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围绕“提升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能级”作出专门部署,要求成都、绵阳与重庆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可以说,绵阳科技城在全省创新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必须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加快优化创新布局,认真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重要要求,为绵阳高质量发展赋能发力。

  科技城新区获批建设,就是科技创新布局的战略突破,也是进一步提升绵阳在全省发展位势的现实需要,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战略需要。科技城新区的“新”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科技创新这两个“新”方面。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从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权威性、支撑性、引领性的创新平台,积极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等方面做好长远布局,加快把科技城新区建设成为绵阳的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形成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县(市、区)、园区在创新发展上各具比较优势,抓创新发展大有可为。比如,市辖区是绵阳科技创新的主要承载,是全市创新资源要素最集中、创新发展基础最好的区域。应坚持军民协同创新和产业创新,为重点做好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找准定位,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创新发展的路径,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高新区、经开区本身就肩负着发展高端产业的职责和使命,应对标一流、改革创新,从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加快打造西部一流产业园区方面布局,探索走出一条以高端产业发展引领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建设的路子。对于其他各地来说,要立足现有基础条件,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区域创新资源要素融合,搭建跨区域创新合作平台,探索组建区域创新合作联盟,创新“研发+转化”等新机制新模式,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创新发展共同体。

  区域创新能力决定了区域竞争力。只有从更大空间尺度配置和优化创新资源要素、优化生产力布局着手,才能推动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从而提升绵阳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成为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的有力支撑。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