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 正文
锁定七大重点 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2021-07-06 07:54   来源: 绵阳日报

  7月5日,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绵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如何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全会提出,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并锁定七大重点:优化创新布局、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加大人才聚集力度、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四个面向”要求,突出科技立市、创新强市,坚持服务国家全局与推动地方发展相统筹、深化科技创新与强化制度创新相协同、激活资源存量与做优资源增量相促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与激发市场活力相结合,全面提升科技城创新能级,走好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国防建设的路子,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奋力开创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新局面。

  方向路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加快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主要目标

  服务保障国防更加有力,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初步建成。

  创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初步建成。

  创新引领作用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持续上升。

  组织保障

  加强党对创新发展的全面领导。

  要完善创新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的组织体系,用好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直通车”机制。

  差异化设置并动态调整创新发展考核指标,推动全市创新发展形成“一盘棋”格局、拧成“一股绳”合力。

  全会要求

  学习宣传贯彻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重要政治任务。

  要准确把握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和组织保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创新发展整体部署落地落实。

  要狠抓创新政策执行、相关改革推进、创新项目实施、合作事项落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2021

  重大举措

  要优化创新布局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建设、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打好科技城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四场攻坚战”,加快把科技城新区建设成为绵阳的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形成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要发挥市辖区和绵阳高新区、绵阳经开区创新发展带动作用,以军民协同创新和产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全市科研布局互补、创新资源共享、新兴产业互动,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创新发展共同体

  要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战略科技平台,充分发挥在绵战略科技力量优势,大力争创国家实验室,积极参与天府实验室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城实验室,加快建设国省级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要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中试平台,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

  ·要加快建设功能服务平台,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领域,加快建设功能强大、配套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现有功能平台服务水平,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要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大力实施制造业补链强链延链绵阳行动计划和工业强基工程,认真落实集中精力大抓工业24条措施,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提高本地产业配套率

  ·要推进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落实“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做大做强“芯屏端软智网”全产业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要深入实施新一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种业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批绵阳种子品牌,形成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创建一批种业园区和基地,加快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和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建设

  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打造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创新型头部企业,培育数量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要提升高校创新实力,鼓励在绵高校冲刺国家“双一流”学科,支持优先发展与绵阳产业实际相契合的学科专业,推动在绵高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型

  ·要大力推进“招院引所”,更大力度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龙头企业等迁入或在绵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总部、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发展创新型经济

  要加大人才聚集力度

  ·聚集高端创新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造就更多国家级科学家、创新型企业家,鼓励院士专家带项目、带团队、带成果来绵创业

  ·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全面落实国省赋予科研事业单位人才“引育用留”自主权改革举措,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要壮大青年人才队伍,实施科技城博士集聚行动,加大青年博士、博士后招引力度

  ·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完善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细化人才安居、就医、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服务措施,探索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

  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要推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决策和市场化定价机制

  ·要深入开展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健全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要健全创新尽职免责容错机制,制定创新活动容错纠错清单

  要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加大财政支持创新力度,落实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

  ·要协同推动国家级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构建“五创”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要强化知识产权价值导向,建好中国(绵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和知识产权资本化

  ·要培育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加快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桥臻/整理)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