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 正文
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 绵阳这样建
发稿时间:2021-07-06 07:54   来源: 绵阳日报

  2019年12月,“中国科技城之星”商业亚轨道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新华社发)

  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7月5日举行的中共绵阳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加快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优化创新布局、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加大人才聚集力度、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从全会锁定的七大重点,展望绵阳未来的科技创新“大棋局”,我市正立足实际、精准落子,进一步擦亮科技城金字招牌。

  如何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怎样实现关键性突破?与会人员展开讨论。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若雪

  全会锁定7大重点

  优化创新布局

  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

  加大人才聚集力度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看优化创新布局

  全会提出,加快把科技城新区建设成为绵阳的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形成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打好科技城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四场攻坚战”。全会分组讨论阶段,科技城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雨果“抢”过话筒,从项目招引、产业培育、政策支持三个方面谈及科技城新区发展路线图。

  “在项目招引上,我们要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另外,围绕科技城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和布局,重点培育市场竞争力强、具有研发能力以及成长性强的高科技企业。”刘雨果表示,同时,还将加强制度创新,加大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科技城新区直管区。

  如何发挥市辖区和绵阳高新区、绵阳经开区创新发展带动作用?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泓给出了一组数据——去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7家,占全市25%。“高新区将在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上走在前列!”董泓表示,还将支持长虹等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盟。

  看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市拥有189家国省级高能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但整体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为此,全会提出,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在市委融办常务副主任李建国看来,战略科技平台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载体;产业创新平台是基础研究走向产业化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功能服务平台对于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保障,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近年来,我们建成了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四川两用技术再研发中心、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绵阳分中心等一批示范平台,但整体存在服务能力弱、范围窄,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李建国表示,首先要解决平台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的关键问题,积极探索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的模式,力争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链条完整,具有权威性、支撑性、引领性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看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全会提出,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如何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在市经信局副局长刘伟看来,既要一手抓存量扩张,促进现有企业达产达效、改造升级,提升“绵阳造”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还要一手抓增量招引,加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力度,提高产业配套率。

  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融通。“围绕科技城新区建设抓好产业集聚发展,科学编制科技城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功能区布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培育发展北斗卫星、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等特色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在新区集聚集群,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市发改委主任袁明表示。

  “听了全会后,倍感振奋!全会提出推进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我相信华拓光通信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四川华拓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魏子秦表示,去年公司主营收入同比增长64.92%与持续投入研发密不可分,今年公司的研发经费预计将突破1800万元。

  魏子秦告诉记者,华拓光通信是目前业内为数不多的拥有155M-100G全系光收发模块、10G-40GCable高速互连产品研发和批量制造能力的供应商。光通信模块是移动通信和数据中心网络互连的关键部件,随着5G网络的规模化部署,在移动前传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

  看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

  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其活力动力直接决定创新发展的整体效能。创新主体活力动力,从何而来?

  会场上,除了厚厚一本《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讨论稿)》外,一份《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引起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在市科技局局长刘青川看来,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这些主体“一个都不能少”。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创新的基础力量,在创新源头供给和人才供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前期,市科技局聚焦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等多个方面,深入市内10个县市、园区,30余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针对43个国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开门问卷”。

  刘青川表示,将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行动,落实好工作措施和市县两级奖励政策,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体。另外,还将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稳定创新发展,以高成长性的企业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技术创新资源对接、融资需求对接,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成长。

  看加大人才聚集力度

  全会提出,要加大人才聚集力度。聚集高端创新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造就更多国家级科学家、创新型企业家,鼓励院士专家带项目、带团队、带成果来绵创业。

  如何“引进来”?“创新驱动本质上就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全会更是对人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人社局局长张斯恩表示,要持续深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特别是要在激励创新人才双向高效流动,促进科研人才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出得去”“回得来”“用得活”“管得好”,并在多个方面对人才进行支持。

  三台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唐顺江则把目光锁定在区域合作上。“目前,三台县与武侯区围绕智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展开区域合作,发挥各自在政策、资源、资金、地缘等方面的优势,在交通、产业、投融资、环境保护、教育卫生、科技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协同融合发展。可以通过区域合作等方式,吸引人才‘留下来’,从而打造区域创新发展的共同体。”

  看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如何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全市创新创造活力?会场上,大家妙语连珠,探讨绵阳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新方向。

  在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胡国洪看来,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科技城建设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实,坚定不移朝着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这一目标阔步前行。

  当国家战略在绵阳交汇叠加,国家试验在绵阳探路开局,源源不断的创新经验,从绵阳走向全国。全国三批次推广56项支持创新改革举措,“绵阳经验”9条上榜。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快速出成果,这与绵阳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良好的改革土壤和创新创业的人文因素密不可分。”胡国洪表示,要聚焦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接争取,积极承接纳入国省全面创新改革的任务,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改革事项,最大程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全会上释放了多重红利,一项项实实在在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让我倍感振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副书记谢勇表示,目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已经完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转制改企后更好地聚焦“市场”。同时,将以此次全会为契机,加快创新发展,深度融入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看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是从内部管理上推动和激发创新,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则是从外部服务上保障和促进创新。全会提出,要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在提高服务保障力上,要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各类创新主体办理证照、税务、社保等开设‘绿色通道’政务服务。”市政务服务监管局局长陈松柏表示。

  梓潼县委书记周琳认为,去年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在梓潼举行,共同缅怀老一辈科学家的丰功伟绩,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挖掘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创新凝聚合力、厚植潜力。

  “希望对知识产权保护能‘更严’。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要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四川中久防务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长杨燕表示,依法实施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