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安州区千佛山阻击战陈列室:红军精神代代传 照亮前行道路
发稿时间: 2021-05-27 08:47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86年前,红四方面军长征时经过千佛山,打响了著名的“千佛山战役”,与10多万川军激战73天。经过这一战役,摆脱了10多万川军的纠缠,对红军懋功会师和党中央毛尔盖会议起到保安作用,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千佛广场

  红色走廊旁的雕塑

  红色走廊

  千佛山阻击战陈列室内景

 

 党员群众参观千佛山阻击战陈列室

  86年前,红四方面军长征时经过千佛山,打响了著名的“千佛山战役”,与10多万川军激战73天。经过这一战役,摆脱了10多万川军的纠缠,对红军懋功会师和党中央毛尔盖会议起到保安作用,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王海涛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安峥 胥江 文/图

  “86年前,红四方面军长征时经过千佛山,打响了著名的‘千佛山战役’,与10多万川军激战73天,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近日,江油市枫顺乡党委组织机关干部在千佛广场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千佛山阻击战陈列室。

  位于安州区千佛镇的千佛山阻击战陈列室,占地面积达200平方米。陈列室结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千佛山一线与国民党军队激战、对峙73天的历史背景,“以大景展战役之魂,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充分利用有限的展示面积,将战役的各个阶段巧妙展现出来,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激战73天

  英勇红军书写革命传奇

  五百里方圆连三州。千佛山,海拔约3000米,位于北川、安州、茂县三县交界之地,与伏泉山、观音梁子、横梁子等高山连成一片,起伏蜿蜒60余里。千佛山战役是红四方面军西出北川峡谷的一场极为重要的争夺战。它既是川西坝子的北边城墙,又是峡谷通道的自然屏障。红军要胜利通过峡谷西进,就必须占领千佛山;蒋介石要消灭红军于峡谷,川军要保住川西老巢,也必须占据千佛山。

  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西渡嘉陵江,向川甘陕发展以扩大根据地。得知红军即将到达北川,当地伪政府官员和土豪劣绅惊恐万状,慌忙组织地方武装,在千佛山一带主要关隘、渡口布防,妄图堵截红军。

  从4月12日开始,红军先头部队从江油、平武先后分五路进入北川县境,并于4月21日,攻克北川县城。为阻止红军继续北上,蒋介石立即命令川军全力扼守北川河谷,从土门向东,依千佛山、伏泉山山势,构筑一条坚固阵地,阻击红军。

  5月2日,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与敌军在北川鸡窝坪—坛子沟打响战斗,揭开了千佛山战役的序幕。从5月2日至7月14日全部撤离阵地止,整个“千佛山战役”历时73天。期间,红军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筑掩体、挖战壕、站岗放哨,打退了敌军多次进攻。

  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中,红军忍饥挨饿,采食灰灰菜、鹿耳韭等野菜野果,披蓑衣,穿草鞋,住竹棚,克服饮水困难,同疾病作斗争,情绪十分高昂,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固守阵地的任务。

  陈列室的资料显示,红四方面军成功占领了千佛山全线,牵制了敌军89个团、14万余人。“千佛山战役”是继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和中坝战役之后的重要战斗。这次胜利粉碎了川军的围追堵截,宣告了蒋介石妄图消灭红军于北川峡谷阴谋的破产,为红四方面军顺利通过北川峡谷,西出土门,与中央红军会师开辟了道路。

  当时担任川军前线总指挥的邓锡侯,在解放后写的回忆录中也承认,“红军‘千佛山战役经过73天,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打开土门进路和胜利通过长隘路横渡岷江。经过这一战役,摆脱了10多万川军的纠缠,对红军懋功会师和党中央毛尔盖会议起到保安作用。这一战役时间之长,制约川军这样大的兵力,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铭记历史

  红军精神砥砺奋进力量

  初夏时节,岷山山脉南段,位于安州区和北川羌族自治县交界处的千佛山,山峰傲立,直上云霄。

  记者一行走进千佛镇,来到红军当年战斗的指挥部——佛祖庙、千佛山阻击战陈列室,踏访红军在千佛山留下的战斗足迹,追寻红色记忆,弘扬和传承红军精神。

  当年,红军在千佛山作战,安州儿女全力以赴支援红军。战前,中共绵安中心县委按四川省委指示,配合川陕苏区斗争、策应红军西进,安州儿女绘地图、搞联络,扰乱敌人后方。战斗期间,给红军当向导,筹军粮、抬担架、护伤员,配合红军建立乡村苏维埃政权。红军离开千佛山时,安州儿女送钱粮、送衣物,送子女参加红军。这一幕幕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是安州儿女在红军长征历史上用生命和鲜血书写出的灿烂篇章。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长征从川东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后,经茂县西进途中,在千佛山一线与国民党川军邓锡侯部队浴血奋战,副总指挥王树声曾在千佛山顶佛祖庙内指挥红军作战。

  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人,2013年5月,安县(今安州区)特设立“千佛山战役指挥所遗址”纪念碑。2015年,安州区委、区政府开始建造红军千佛山阻击战陈列室。2016年5月,陈列室主馆建成并对外开放。陈列室结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千佛山一线与国民党军队激战、对峙73天的历史背景,“以大景展战役之魂,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建设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展示面积,将战役的各个阶段巧妙展现出来,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千佛山阻击战陈列室对面是一个能够同时容纳1000人进行悼念活动的千佛广场,广场正中央矗立着一尊千佛山阻击战纪念雕塑,上面刻画了红军战士在千佛山战斗场景,广场的四周展示牌上描绘了红军在安州、在千佛山的历史事迹。每逢清明、“七一”“八一”等节日,纪念碑前花圈云集,广场上人流如潮。

  走进利用红军遗迹打造长征红色走廊的千佛镇老望沟村,阳光洒落在林间小道,入眼处绿树掩映,鸟语花香。一年来,这条红色走廊让这个宁静的小山村热闹起来。

  从村委会出发,沿途可见“当红军光荣”等标语,“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等红军精神大字也随处可见。在蜿蜒陡峭的坡道弯处,还立有“筹运军粮、积极参战、三军会师、不菲成果”等主题雕塑。

  “老望沟村紧邻千佛镇红色文化广场、地震纪念馆,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安州区教体局驻老望沟村第一书记张义兵介绍,红四方面军为了给红一方面军争取时间,在千佛山打响了著名的“千佛山战役”,与10多万川军激战73天。当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出红色走廊。红色走廊对外开放以来,已有160多个团队慕名而来。

  时至今日,红军长征离开千佛山已过了86个春秋,但红军集中体现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长征精神,却深深扎根于老望沟村,在老望沟人的心里发芽、开花、结果。

  早已摘掉贫困村“帽子”的老望沟村,美景怡人、产业兴盛。当地村民继承和弘扬红军精神,发展产业,把红色文化资源搞活,擦亮红色旅游“金饭碗”,打响了一场崭新的乡村振兴“突围战”。

  记者手记

  红色文化滋养发展动力

  86年过去了,千佛山还是那座山,红军战壕遗址早已长满了树木,但红军精神却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采访中,记者随千佛镇政府工作人员驱车通过千佛村、龙神堂、坪上、白夹林,一直到达海拔2200余米,红军全歼敌军一个团的白岩子下面。随着当地村民的带领,记者一行步行到达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红军战斗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带,一处一处地指认当年红军浴血鏖战的战场,看着已经荆棘丛生、灌木密布的战壕和弹坑,让人对红军油然顿生崇敬之情。

  在采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安州干部群众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找准路子,苦干实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千佛镇确立“红色文化富脑”“绿色产业兴家”发展思路,用红军精神、红色文化感染激励村民大干实干的斗志,利用广阔的绿色“宝藏”,大力发展深山绿色经济、林下种养和休闲度假产业,让村民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增收致富的路子。老望沟村党委副书记陈性友说,这几年,他们村挖掘红色故事,依托红色文化发展旅游,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2020年全村人均增收2000余元。”

  今日之盛世,如你之所愿。如今,千佛人民正沿着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高歌猛进,革命先辈们追寻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追根溯源,除了安州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则是,红军年代传承下来的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生生不息地流动在安州人民的血脉里,内化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这,也正是安州今后发展、腾飞的动力和源泉……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