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从群众中来,自然要到群众中去……”在与市人大代表、梓潼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研究员、植保首席专家徐兴全的交谈过程中,他表示将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履行人大代表应尽的职责,积极围绕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等方面建言献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徐兴全深知肩上的使命与重任。出生于农村的他,1987年进入梓潼县农业局工作。30余年来,他与村民们打成一片,是村民们心中的知心朋友、好老师,只要村民听说是徐老师的讲座,基本场场爆满。如今,以他领衔的“徐兴全农博士工作室”专家团队成员已经有11人,他们深耕农村大地,为推动梓潼农业发展倾尽全力。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好时节。连日来,徐兴全与农博士工作室的专家团队成员们奔走在梓潼田间地头,向农户传授农业科技知识。4月21日,徐兴全与他的团队专家来到长卿镇三合村“佳裕家庭农场”,开展水稻种植药剂处理机械化包衣、机械化摆播育秧盘试验,开启了攻关“水稻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集成”重点技术序幕。
水稻制种,事关粮食生产安全大局,也是我市传统的农业产业。近年来,徐兴全致力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化转型的技术探索,带领青年技术人员,在全国率先开展《多旋翼无人机水稻制种授粉技术攻关》和在全省率先开展《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等农业产业扶贫技术项目攻关,取得显著成效,并获得中央财政3900万元的制种大县奖励项目资金支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中,徐兴全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技术优势,努力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难题,提升贫困群众种植技术,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其“造血”功能。他结合乡镇实际,对乡(镇)干部、村(社)干部、群众进行专题培训。做好本职工作,他深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他深入调研走访,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大梓潼20万亩蜜柚产业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建议》等相关建议,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职能部门认真办理,得到省市在低效改造、高效节能灌溉等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为梓潼制定“20万亩蜜柚”“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和“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提供了决策参考。
作为连任两届的市人大代表,徐兴全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的特长优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担任驻村扶贫农技员,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探索创新农业技术,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和意见建议。10年来,他提交建议36件、撰写调研报告5个、参与人大执法检查与调研视察活动20余次。一件件建议、一个个具体事例,生动诠释着一位基层人大代表、一名农技专家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邓娟)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