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中共绵阳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召开 > 正文
教育卫生文化三项改革红利惠民便民
发稿时间: 2021-02-09 08:44    来源: 绵阳日报

  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家住经开区的居民许女士通过“掌上医院”,很快给自己的父亲挂了社区医院的号。陪老人看完病后,她又到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接上兴趣班的小女儿回家。一进家门,她看到自己12岁的大女儿,正坐在电脑前上市文化馆开放的公益网课。

  许女士的生活写照,是我市教育卫生文化三项改革红利惠及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从办好人民群众关键小事出发,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不断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方面投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更多的城乡群众享受到了改革红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推进改革发展指引方向。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4亿余元,进一步改善校舍和优化校点布局,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建设,均衡配置设备设施,全面升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行“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推广,建设“名校网络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开展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和对口支教活动,推进教师县管校用和轮岗交流制度,加强名师名校长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些强有力的举措,使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硬件设施得到大幅改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义务教育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逐渐缩小,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增加。

  在深化卫生改革方面,大力推动医疗信息整合共享,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巩固提升远程诊疗质效,努力实现检查检验更省心、入院就医更贴心、基层看病更放心、互联网+医疗不费心。持续完善基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惠民应用三端(网站、公众号、App),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全市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新格局正加快形成。集中建成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省平台和全市100%的公立医疗机构和90%的民营医院,打通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分级诊疗系统、医疗三监管系统、市县公立医院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等“信息孤岛”,目前已整合各类医疗数据超27亿条。以建设数字化医院等为载体,提升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水平。开展电子健康档案等的标准化改造,实现重复用药、重复检查、重复检验智能提醒,公卫协同报病,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在线查询、互认等。2018年以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互认检验检查结果2.6万人次,累计减少重复检验检查3.2万人次、重复用药11.66万人次。

  在深化文化改革方面,我市坚持以“建立三项机制、培育三支队伍、开展三大行动”为抓手,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力量,提升志愿服务活动实效,以社区为依托为百姓提供贴心服务,打造西部地区志愿服务样本。实行“群众点单、社区定单、组织派单、支部领单”的服务模式,全市110个市级部门的党组织成立党员资源共享服务分队,2.9万余名党员志愿者到所属社区“报到”,主动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探索“社区干部+志愿者+社工”的志愿服务新模式,积极整合社区内的机关、企业、医院、学校等单位的志愿者力量,建立8支以上的专业志愿者队伍,由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统筹,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同伴阅读、健康保健等就近就便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574个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农村,持续开展关爱老人活动,投入项目资金400万余元、实施服务项目35个,惠及2万余名空巢老人。组织619个文明单位与540个乡村学校少年宫联建共建,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3万余名。开展“阳光助残”“青鸟之翼”志愿服务项目,及时把岗位、技术、资金送到残疾人手中。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差异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城市,普遍建立社区“流动儿童之家”,对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业辅导……在农村,坚持“服务与扶持”相结合,一面“送志愿、送服务”,一面“种志愿、种队伍”,积极协助村居培育新的志愿服务组织,催生乡村文明原动力。(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春梅)

编辑:李志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