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杨檎
市第八次党代会吹响了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的号角,也为各县(市、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面对新要求新任务,北川将如何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日前,记者专访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委书记李昊天。
记者:北川是如何宣传学习和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的?
李昊天:连日来,我们通过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和组建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等多种形式,把党代会精神传达到全县各地,充分凝聚起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今后五年是北川开启新征程的起步期、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只有保持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同时,围绕追求“三个一流”、实施“四大战略”、实现“七个大幅提升”的目标,我们还在全县开展“作风大整顿效能大提升环境大优化”行动,激发干部提升干事创业效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记者:未来五年,北川的发展思路是什么?李昊天:围绕市委对北川的发展定位,我们给自己确定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5亿元,综合实力进入全省51个民族县前五,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平安北川、法治北川建设持续加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质效,成功建成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坚持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继续大力实施产业倍增发展、交通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这“五大攻坚行动”,补齐发展短板,锻造发展长板,加快实现县域崛起。
记者:市党代会明确提出,筑牢高质量发展核心支撑,要在县域经济上奋力突破。
对此北川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李昊天:县域经济的本质是特色经济,我们科学确定了一、二、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农业方面,重点发展苔子茶、高山果蔬、中羌药材、特色养殖等精品农业,建设成渝地区“菜篮子”“果盘子”。工业方面,我们按照“工业富县”的发展思路,立足北川通航产业园资源优势,依托园区主战场,科学确定了通用航空、安全应急、食品医药等科技创新主导产业。服务业方面,北川拥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禹羌文化资源,我们将围绕擦亮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加快推进文旅产业跨界融合,让文化旅游逐步成为推动北川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围绕做精做强特色主导产业,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产业发展“链长制”。聚焦通用航空、安全应急、文旅、茶叶、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打造一批具有北川特色、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领航企业和拳头产品,加快培育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二是致力品牌打造。我们将从质量、创新、文化等入手,努力打造更多有北川特色,有国、省水准的产业品牌,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三是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我们坚持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无论是什么企业,只要为北川发展做贡献、依法经营,我们都会给予充分尊重,用心用情做好服务。我们将持续加强中小企业成长梯队培育,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从而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记者:今年北川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李昊天: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和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北川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晋级升位,1-9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36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居全市第3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增速走在全市第一方阵。增长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域旅游势头强劲,二是工业经济活力更足,三是精品农业积势蓄力。总的说来今年整体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为“十四五”开好局打下了基础。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