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超
市第八次党代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要以特色农业种业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实力上台阶,要以“五大振兴”加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这些重要部署对做好绵阳新时代“三农”工作意义重大。枫香村是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的“宏观之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微观之首”,必须勇担使命、抓住机遇,以末端发力实现终端见效。
特色乡旅是走好枫香村产业振兴道路的重要所在。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枫香村坐落于安州区蝴蝶谷、白水湖、温泉小镇“旅游金三角”核心区,近年来,我们充分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乡旅,引进了安驿·箱几等重点旅游项目,带动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18000元。要严守耕地红线,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这是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发展的底线。要丰富经济业态,加快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有效对接城市消费需求,拓展村民增收空间。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组建村集体旅游股份制合作公司,把村民牢牢嵌入乡旅产业链条,实现共参与、同富裕。
人才回引是走好枫香村人才振兴道路的力量所在。没有乡村人才的振兴,乡村振兴就缺乏力量支撑。枫香村共有3520人,青壮年劳动力2061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1200人,劳动力严重缺乏。近年来,枫香村坚持抓人才回引,但回乡创办的专合社仅7个,扭转这一局面要打好“乡情牌”,定期发出“致富不必远游,创业就在枫香”的主题祝福短信,举办优秀务工人员、创业人员交流会,让他们与家乡同频共振、激发回乡创业激情。用好“本土才”,加强与农业高校院所和企业等合作,采取组建农科博士站等模式,培养新时代职业农民。建好“储备军”,善于和敢于在生产一线、在返乡优秀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中发现人才。
乡风文明是走好枫香村文化振兴道路的成色所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枫香村坚持保护农耕文化遗存,常态化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开展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文明道德评议等,以文明教化筑牢群众自信之根。围绕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度挖掘优秀农业文化和红色文化,整理印制《枫香传说》,推进村史馆建设,探寻绵安中心县委和黑山湾地下党组织革命历史枫香印迹。发挥村规民约积极作用,以积分评价管理方式,创新开展好婆婆、好儿媳、孝心之星和“百家看、千家比”评比活动,实现激励与约束并重。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用好村级阵地、道路民房等宣传载体,讲好孝老爱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故事,打造文明枫香“新枫尚”。
生态宜居是走好枫香村生态振兴道路的关键所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枫香村秉持“生态宜居是最普惠的福祉”理念,纵深推进乡村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加速成形。下一步,我们将着眼生态变为生活、水质变为品质、空气变为人气,维护好村内8公里生态漫步环线、自行车骑行环线,统筹沿途人文绿植景观、休闲设施改造升级,做好乡情故事、农特产品等宣传展示,打响“漫步枫香”招牌。
党建引领是走好枫香村组织振兴道路的根本所在。农村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神经末梢”,绝不能有组织、无组织力。近年来,枫香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胜利,靠的就是党的领导。枫香村将始终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狠抓标准,落实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以基础扎实确保全面过硬,不断增强村党委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着眼提能,强化思想政治的武装和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探索用党建绩效检验工作成效。形成合力,发挥好驻村工作队作用,健全村两委成员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体系,建立村党委与驻村工作队党组织联建、任职交叉机制,完善驻村干部列席村党委会制度,在共谋事、众议事、同办事中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系市党代表、安州区雎水镇枫香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编辑:郭成